
(1).藤蔓纏繞。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缺籬将棘拒,倒石賴藤纏。”
(2).比喻糾纏。《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五:“若隻是買糖,一次便了,為何這等藤纏?裡頭必有緣故。”
“藤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含義
指藤蔓纏繞的自然現象,常用于描述植物莖蔓相互盤繞的狀态。例如唐代杜甫詩句“缺籬将棘拒,倒石賴藤纏”,即以藤纏形容植物依附生長的景象。
引申含義
比喻人與人之間的糾纏或複雜關系,帶有負面色彩。如《二刻拍案驚奇》中“為何這等藤纏?裡頭必有緣故”,暗指事情背後存在隱情或反複糾葛。
該詞體現了漢語“以物喻情”的特點,通過自然現象映射人際關系的複雜性。需注意語境,避免用于正式場合的負面表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可參考《二刻拍案驚奇》或杜甫相關詩作。
《藤纏》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指藤蔓纏繞在物體上的景象。藤指的是一種植物,通常具有彎曲的枝條和纏繞的特性。而纏指的是纏繞、糾纏的意思。
《藤纏》的拆分部首為“艹”和“缶”,其中“艹”表示植物部首,而“缶”表示容器部首。
《藤纏》的總筆畫數為19畫。
《藤纏》的來源是由“藤”和“纏”兩個字合成而成,取其植物的名字和動作。
在繁體字中,藤的寫法為“藤”,纏的寫法為“纏”。
在古時候,藤的寫法為“籐”,纏的寫法為“纒”。
《文選·濯龍賦》中有一句“藤纏瓦礫不言馨”,說明了藤蔓纏繞在瓦礫上,不流露出芬芳的香氣。
組詞:藤蔓、藤蔓纏繞、藤纏結、藤纏繞
近義詞:盤踞、環繞、纏繞
反義詞:解開、釋放、脫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