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皥的意思、大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皥的解釋

亦作“ 大皞 ”。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即 伏羲氏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其帝 大皥 ,其神 句芒 。” 鄭玄 注:“ 大皥 , 宓戲氏 。” 陸德明 釋文:“皥,亦作昊。”《左傳·昭公十七年》:“ 大皞氏 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一本作“ 大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皥(dà hào)是漢語古籍中記載的遠古帝王稱號,亦作“大皞”,其核心釋義可追溯至先秦文獻體系。據《左傳·昭公十七年》載:“大皥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此處的“大皥”被解釋為伏羲氏的别稱,象征其對東方部族的統治及天文曆法的創制。漢代《淮南子·時則訓》進一步将大皥與五行中的“木德”關聯,稱其“主春,其神為歲星”,體現古代天文與帝王體系的對應關系。

在文字學層面,《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皥”字,但“皞”字釋義為“皓旰也”,段玉裁注引《釋名》雲:“皞,高明之貌”,暗示該稱號蘊含光明、崇高的語義特征。唐代司馬貞《史記索隱》考訂三皇五帝世系時,明确将大皥列為“三皇”之首,與女娲、神農并稱,這一說法為後世《帝王世紀》等史籍所承襲。

需注意的是,清代考據學家戴震在《屈原賦注》中提出異議,認為大皥實為上古部落聯盟首領的尊號,非特指某一具體人物,此說反映了古代名號研究的複雜性。現代《漢語大詞典》綜合諸家之說,将其定義為“傳說中古帝名,即伏羲氏”,可作為權威釋義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大皥(dà hào)是漢語中的古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1. 基本釋義
    大皥指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即伏羲氏。伏羲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重要人物,被視為人文始祖之一,相傳他創制八卦、教民漁獵等。

  2. 讀音與别名

    • 拼音:dà hào,注音為ㄉㄚˋ ㄏㄠˋ。
    • 别名:亦作“大皞”,通假字中“大”通“太”,因此也稱“太皥”或“太昊”。
  3.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月令》,其中記載了古代帝王與四季、天文等對應的關系,大皥被描述為東方之帝,主春生之德。

  4. 備注
    需注意與“大鵹”(dà lí)區分,後者是《山海經》中為西王母取食的三青鳥之一,兩者無直接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被收本紀重采脆怯瘅瘧道媪德全如醉踮步甸人鬥聚二郎腿非體副服感荷高絃鍋灰橫急鴻襟麾幢忽睨膠掌忌疾擊楫中流矜惰井湄晉晉然錦石九囿攫攘颶母蘭摧玉折狼須領巾倫侪荦角蟒衣玉帶摩诃池納款皮樹中遷歆清定青華帝君窮悴羣演羣衆關系镕鍊三穴審稿祀牲碎職損害涏涏辋圖翁母聞化蚊眉無關武監相跟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