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戮屍 ”。
亦作“ 戮屍 ”。刑罰的一種。陳屍示衆,以示羞辱。《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求 崔杼 之屍,将戮之,不得。”《晉書·王敦傳》:“有司議曰:‘ 王敦 滔天作逆,有無君之心,宜依 崔杼 、 王淩 故事,剖棺戮屍,以彰元惡。’”《三國演義》第二回:“發 張角 之棺,戮屍梟首,送往京師。”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劉東山》:“上雖不從言官奏,然有本當斲棺戮屍之旨。”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 普洱 知府及參将報知總督 明瑞 ,即參奏 德保 ,解京正6*法, 書敏 戮屍梟示。” 魯迅 《兩地書·緻許廣平七九》:“然而他竟得步進步,罵個不完,好像我即使避到棺材裡去,也還要戮屍的樣子。”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戮屍漢語 快速查詢。
“戮屍”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形式,指對死者屍體進行公開毀壞或侮辱,以懲戒其生前的罪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戮屍”的字面意義為“斬殺屍體”,具體指通過破壞或展示屍體來羞辱死者,常用于對重大罪犯(如謀逆者)的追加懲罰。例如,《三國演義》中記載,張角起義失敗後,其棺椁被打開,“戮屍枭首”送往京城示衆。
“戮屍”融合了刑罰、倫理和政治需求,是古代中國獨特的司法現象。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晉書》《三國演義》等文獻。
戮屍是一個包含兩個漢字的詞語,由“戮”和“屍”兩個字組成。
“戮”是由“戈”部首和8畫組成,表示用兵器殺死。而“屍”則是由“屍”部首和3畫組成,表示人死後的屍體。
戮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紅樓夢》。在《紅樓夢》中,“戮屍”的意思是指将已經死亡的人再次殺死。此詞常用來形容人對已經失敗或無用的事物進行更加嚴厲的責罵或尋求報複。
繁體字中的“戮屍”為「戮屍」。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戮屍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差異。
1. 他對自己的失敗感到非常憤怒,對自己的機會戮屍一番。
2. 她抱怨自己的後悔一文不值,隻能對過去的錯誤戮屍而已。
戮殺、戮辱、屍首、屍骨、屍臣等。
殘害、虐殺、謀殺。
庇護、拯救、挽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