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勒馬。收住馬缰,停止前進。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慶曆 三年,餘作舍人,此禮已廢。然三衙管軍臣僚於道路相逢,望見舍人,呵引者即斂馬駐立。”《宋史·奸臣傳二·郭藥師》:“ 金 使賀天寧節歸,送伴使見 藥師 兵,遇之於道, 金 使為之斂馬引避。”
“斂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指勒馬、收住馬缰使馬停止前進的動作,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或軍隊在特定場合的禮儀行為。
出處與例句
用法與特點
總結
該詞通過“收缰停馬”的動作,反映古代社會等級制度與禮儀規範,是研究宋代官制及文化的重要語料。
斂馬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分别是“斂”和“馬”。下面将對這個詞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釋。
斂(liǎn):由“攴”(pū)部和“佥”(qiān)部組成,共有9畫。
馬(mǎ):由“馬”部組成,共有3畫。
斂馬這個詞語的來源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公将斂馬盈位。”意思是公将聚集馬匹,車位被占滿。
斂馬的繁體字為「斂馬」。
古時候,斂馬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斂馬在漢字的一些早期版本中,斂的寫法是「斂」或「斁」,而馬的寫法是「馬」。
1. 在古代,騎兵養馬的數量很多,馬欄很快就被斂馬的馬匹填滿。
2. 在戰争時期,将敵方的馬匹斂馬,是一項重要的軍事策略。
組詞舉例:馬匹、馬蹄、馬場、馬鞍、馬蹄鐵。
近義詞舉例:聚集馬匹、集結馬匹。
反義詞舉例:放馬、散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