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月的意思、初月的詳細解釋
初月的解釋
(1).新月。《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五》:“碧樓冥初月,羅綺垂新風。” 宋 楊萬裡 《癸未上元後永州夜飲趙敦禮竹亭聞蛙醉吟》:“茅亭夜集俯萬竹,初月未光讓高燭。” 清 厲鹗 《東城雜記·灌園生》:“白露下,初月上,陶然一適。”
(2).指正月。《法書要錄·右軍書記》:“初月一日 羲之 白,忽然改年,新故之際,緻歎至深,君亦同懷。”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釋俗》:“宦者宮人言,正月與上諱同音,故共易為初月。” 宋 陸遊 《老學庵續筆記》卷一:“ 王羲之 之先諱‘正’,故《法帖》中謂‘正月’為‘一月’,或為‘初月’。”
詞語分解
- 初的解釋 初 ū 開始時,開始的部分:初始。正月初一。初旬。初稿。初等。初版。初試。初創。初綻。初葉(指某一曆史時期的最初一段)。 * (.指進入夜晚不久的時候;.指新婚第一夜)。 原來的,原來的情況:初衷。和好
- 月的解釋 月 è 地球最大的天然衛星(亦稱“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陽的光)。月蝕。 計時單位:一月。月份。歲月不居(時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現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形狀像月亮的,圓的:月餅。
網絡擴展解釋
“初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
指農曆月初的新月
即剛出現的彎月,形狀如鈎。這一釋義在古詩文中常見,如盧照鄰《長安古意》中“纖纖初月上鴉黃”。
-
代指正月
因避諱而演變,如王羲之《初月帖》中将“正月”寫作“初月”,後成為正月的别稱。
二、文學與曆史中的運用
- 書法典故:王羲之《初月帖》因避父諱“正”字,以“初月”代指正月,成為書法史上的經典。
- 詩詞意象:李白、盧照鄰等詩人常用“初月”描繪夜色或隱喻時光流轉,如“晴岚起片雲,晚水連初月”。
三、擴展與特殊用法
- 比喻初次經曆
如初次戀愛、入學等,帶有“新生事物”的象征意義。
- 方言諧音
在廣東話中,與“坐月子”諧音,但此用法較為地域化。
四、相關詩詞與例句
- 古詩例句:“碧樓冥初月,羅绮垂新風”(《子夜四時歌》);
- 現代造句:“國香樓裡,初月一臉倦容看着燈籠更換”。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方言考據,可進一步查閱《法書要錄》《樂府詩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初月(chū yuè)是指新月出現的第一個月亮。它的拆分部首是“白”和“月”,其中“白”表示月亮的光亮,而“月”則代表月亮本身。初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成過程,它是由象形字“⺆”(人)與“⼝”(口)結合而成的。在繁體字中,初月的寫法為“ 刖 、京竟”,也表示新月的意思。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初月是由一個“⺆”字上方的兩個橫捺形成的。例如:"⺆"表示人字,然後在上方加上兩個橫捺,形成一個像月亮的形狀。以下是一個關于初月的例句:"今晚初月升起,真是美麗極了!"有關初月的組詞包括:初月光、初月出、初月之夜。初月的近義詞包括:新月、彎月、初弦。初月的反義詞則是:滿月、圓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