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邊垂釣處。《後漢書·逸民傳·嚴光》:“三反而後至……乃耕於 富春山 ,後人名其釣處為 嚴陵瀨 焉。”
(2).特指 嚴光 垂釣處。後亦喻隱士隱居處。 唐 杜甫 《夔府書懷四十韻》:“釣瀨疏墳籍,耕巖進弈棋。” 唐 杜甫 《寄嶽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 長沙 才子遠, 釣瀨 客星懸。”
釣濑(diào lài)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意蘊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可供垂釣的淺水灘”,多用于文學語境中表達隱逸之趣或自然閑適的生活狀态。該詞由“釣”與“濑”二字構成:“釣”指垂釣行為,“濑”則特指水流湍急處的淺灘。《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水邊垂釣處”,《辭源》中亦強調其“多用于文人寄情山水的詩文描寫”。
該詞的文化内涵與東漢隱士嚴子陵密切相關。據《後漢書·逸民列傳》記載,嚴子陵拒絕光武帝劉秀的征召,隱居于富春江畔“披羊裘釣澤中”,後人将其垂釣處稱為“嚴陵釣濑”,成為士大夫精神寄托的象征符號。郦道元《水經注·卷四十》對此地有“自(富春)縣至于潛,凡十有六濑,第二是嚴陵釣濑”的詳細地理記載。
在古典文學創作中,釣濑意象承載着三重文化意蘊:其一喻示隱逸情懷,如陸遊《鵲橋仙》中“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的漁隱寫照;其二象征高潔品格,蘇轼《行香子》以“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暗喻士人氣節;其三作為山水審美的空間載體,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境構建,正是釣濑美學價值的典型呈現。
“釣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水邊垂釣處
泛指可供垂釣的河岸或溪邊,如《後漢書·逸民傳·嚴光》記載嚴光隱居富春山時,“後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
特指嚴光垂釣處
因東漢隱士嚴光(字子陵)曾于富春江畔垂釣,後世以“釣濑”專指其隱居之地,并衍生為隱士居所的象征。唐代杜甫詩句“釣瀨疏墳籍,耕巖進弈棋”即用此典。
如需進一步了解嚴光生平或相關詩詞引用,可參考《後漢書》及杜甫詩作。
愛寶辯黠不名采薪之疾成政穿楊貫虱吹奏詞鋒麤心浮氣趣裝呆裡撒奸黨禁點試帝阙方命風霆付畀鬼功神力桂荏國際标準書號駭犀劍荒醉見存奸命僭上鑒燧揀相劫難解憂井口靳啬軍心課議亮敞廉退臨朝六畜道迷見命使末産逆億佥小染院人公弱人埽地僧舍上手邵生神倉設守熟睨樹塞門戍主天函體意頽累物方五叔無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