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魯詩的意思、魯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魯詩的解釋

《詩》今文學派之一。 漢 初 魯 人 申公 所傳。此後,傳《魯詩》的有 瑕丘 江公 、 劉向 等。 西漢 時傳授最廣,至 西晉 亡佚。《漢書·楚元王劉交傳》:“ 申公 始為《詩》傳,號‘魯詩’。” 唐 陸德明 《<經典釋文>序錄》:“ 魯 人 申公 受《詩》於 浮丘伯 ,以《詩經》為訓故以教,無傳,疑者則闕不傳,號曰‘魯詩’。” 羅惇曧 《文學源流·三代以上文學》:“《魯詩》亡於 西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魯詩是中國古代《詩經》研究的重要流派,屬于漢代今文經學體系中的“三家詩”之一。該學派由西漢魯地(今山東曲阜)學者申培公創立,故稱“魯詩”。《漢書·藝文志》記載:“漢興,魯申公為《詩》訓故”,其學術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傳承體系 魯詩以魯地方言為基礎傳述《詩經》,注重文字訓诂與禮制考據。《史記·儒林列傳》記載申培公“獨以《詩經》為訓故以教”,形成嚴謹的師承譜系,著名弟子包括孔安國、劉向等經學大家。其傳本在漢初被立為官學,影響長達二百餘年。

二、學術特征 相較于齊詩的陰陽五行說、韓詩的民間傳說闡釋,魯詩更強調“依經立義”的注疏傳統。清代學者王先謙在《詩三家義集疏》中指出,魯詩學派嚴守經文本義,注重禮儀制度的考證,尤其擅長通過《周禮》解詩,形成獨特的注釋體系。

三、文獻影響 魯詩雖在東漢後逐漸衰微,但其學術成果被《毛詩故訓傳》吸收轉化。鄭玄《毛詩箋》中保留部分魯詩遺說,許慎《說文解字》亦多引魯詩訓诂。近年出土的安徽阜陽漢簡、海昏侯墓《詩經》竹簡等實物文獻,為研究魯詩版本提供了新的實證材料。

網絡擴展解釋

“魯詩”是漢代《詩經》今文學派的重要分支,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魯詩是《詩經》的今文經學流派之一,由漢初魯地學者申公(申培)所創立,主要傳承自荀子的弟子浮丘伯。該學派在西漢時期影響廣泛,但至西晉時逐漸失傳。

二、核心特點

  1. 文本性質:屬于“今文經”,即用漢代通行的隸書書寫的《詩經》版本,與古文經學派的“毛詩”相對。
  2. 學術風格:注重訓诂和實用,強調對《詩經》字句的逐字解釋,較少涉及抽象義理。
  3. 傳承體系:代表人物包括瑕丘江公、劉向等,西漢時通過官方教育廣泛傳播。

三、曆史地位

四、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資料(如)誤将“魯詩”與屈原關聯,實為混淆。屈原屬戰國楚國人,其作品歸為“楚辭”,與魯詩無關。魯詩特指漢代經學流派,需注意區分。

若需進一步了解三家詩對比或申公生平,可參考《漢書·儒林傳》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本草綱目變幻不測賓屬庇蔭大婦耽愛大一統燈匣子斷用廢書沸湧蜂出并作港督幹龍高更各扭兒貢徹姑恕骸炭河星泓洄悔恥回紋機迦陵毗伽燋種捷嶫寄委駿民萊公連城靈矩恡惜龍芽草螺呗駱丞冥翼民望逆理旁嚣扳談遷安擒縱其外弱女三鄰傷幸侍子守玄屬部碩策四六骈俪算帳天蛾通池闱戰誤國勿已賢巧崤阸小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