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勿已的意思、勿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勿已的解釋

猶無已。不得已;不能止。《管子·戒》:“臣聞之:消息盈虛,與百姓詘信,然後能以國寧。勿已者, 朋 其可乎?”《莊子·徐無鬼》:“君若勿已矣,修胸中之誠,以應天地之情而勿攖。” 郭象 注:“若未能已,則莫若脩己之誠。”《列子·力命》:“ 小白 曰:‘然則孰可?’對曰:‘勿已,則 隰朋 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勿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不得已;不能停止”,常用于表達因客觀條件限制或情勢所迫而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的狀态。例如《管子·戒》中提到的“勿已者,朋其可乎?”即強調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人選。

  2. 詞義分解

    • “勿”:表示禁止或勸阻,相當于“不要”(如“切勿”);
    • “已”:本義為停止,此處引申為“終止、結束”。組合後整體含義偏向“不可停止”或“不得不做”。

二、文獻例證

  1. 經典古籍中的用例

    • 《莊子·徐無鬼》:“君若勿已矣,修胸中之誠”,郭象注解釋為“若未能已,則莫若修己之誠”,強調在無法停止的情況下應修養自身。
    • 《列子·力命》:“勿已,則隰朋可”,意為“若不得已,隰朋可勝任”。
  2. 引申理解
    現代一些解讀(如)認為,“勿已”可引申為“不滿足現狀,持續進取”,但此說法缺乏古籍直接依據,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擴展義。

三、用法說明

  1. 古代語境
    多用于政治、治國相關的讨論,強調權衡利弊後的無奈選擇。
  2. 現代適用性
    該詞已罕見于現代漢語,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不得已”“不得不”等白話詞彙。

四、總結

“勿已”是先秦文獻中的特殊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被迫而為”的深層含義。如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管子》《莊子》等原始文獻,并注意區分古籍本義與現代引申解讀的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勿已

勿已,意為不停止、不滿足、不止息的意思。下面是對勿已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的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勿已的拆分部首是勹和巳,共計5畫。

來源

勿已是現代漢語詞語,是由“勿”和“已”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勿”表示否定、不要,表示不做某事;“已”表示已經、完成。合在一起,勿已表示不停止、不滿足、不止息,即不停止、不滿足自己,要繼續向前。

繁體

勿已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勿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勿已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意思相近。古代文獻中的寫法不一定與現代标準漢字相同,因此需注意區别。

例句

1. 他總是勿已,不論在哪個領域都在不斷追求進步。

2. 對于學習,我們應該保持勿已的精神,不斷努力提升自己。

組詞

1. 勿勉:不勉強、不勉力。

2. 勿庸:不必要、無用。

3. 勿顧:不顧、不理睬。

近義詞

1. 不停:不間斷、不停止。

2. 不已:不斷、不止息。

反義詞

1. 停止:停下、截止。

2. 滿足:滿意、達到要求。

以上就是關于勿已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相關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