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誤國的意思、誤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誤國的解釋

[do harm to one’s country] 贻誤國事,損害國家

誤國誤民

詳細解釋

贻誤敗壞國家大事。《新唐書·韓偓傳》:“中書舍人 令狐渙 任機巧,帝嘗欲以當國,俄又悔曰:‘ 渙 作宰相或誤國,朕當先用卿。’” 元 李源道 《故宋文節先生謝公神道碑》:“先生憤 賈 竊政柄,害忠良,誤國毒民,發策十問擿其姦。” 清 秋瑾 《寶劍歌》:“按劍相顧讀史書,書中誤國多姦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誤國”在漢語詞典中屬于動賓結構複合詞,指因錯誤決策或失職行為導緻國家利益受損。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誤”指耽誤、妨害,“國”指國家,合指“使國家遭受損害或陷入危機”。

該詞包含三層語義内涵:

  1. 主體行為屬性:多用于描述統治者、官員或政策制定者的重大過失,如《漢語大詞典》引宋史“奸臣誤國”說明其政治語境關聯性。
  2. 結果嚴重性:強調對國家根基的深層危害,《辭海》将其與“禍國”作程度區分,前者側重過失性損害,後者指向故意破壞。
  3. 曆史語用演變:明代《字彙》已載其貶義用法,現代漢語中既可指具體政策失誤(如“經濟政策誤國”),也可喻指思想文化層面的誤導(如“虛無主義誤國”)。

主要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誤國”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因錯誤的決策或行為導緻國家利益受損,通常用于批評對國家事務負有責任卻造成嚴重後果的人或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誤國”意為贻誤國事、損害國家利益,強調個人或集體的錯誤行為對國家整體造成的負面影響。其核心在于因決策失誤、管理不善或失職渎職,導緻國家陷入危機或發展受阻。

二、詳細解析

  1. 曆史語境
    該詞常見于政治、軍事、經濟領域。例如,曆史中常批評昏君、奸臣“誤國”,如唐敬宗因荒淫享樂被指誤國,或李鴻章因籤訂不平等條約被斥“喪權誤國”。

  2. 用法特點

    • 作動詞或形容詞,如“空談誤國”“奸臣誤國”;
    • 常與“害民”“欺君”等詞連用,如“誤國害民”;
    • 近義詞包括“專權誤國”“欺君誤國”。

三、典型例句

四、相關延伸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新唐書》《宋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蹦兒褊察蔽圉蟬攫扯天扯地倒敗地理環境底掌東條英機二教飛來飛去風戾奉制分業膏锏公才公望廣見洽聞珪贽海況孩子頭洪源還元滑言建德鄉甲仗搢忽金市雞犬皆仙寬間藍灰色兩廂馬荔孟仲叔季撚巴粘滑皮包蒲褐潛壤清照七星饒樂乳劑神魂申勑神注十德世閥試劍石識時鎖臂鎖頓宿歇攤征田舍奴天台山萬不失一卧碑午割小宰相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