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n-ts’ao Kan-mu;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中國藥物學名著,明朝李時珍(1518-1593)所著,共52卷,約190萬字,收藥物1892種,其中374種是李時珍增補,同時搜集古代醫家和民間流傳方劑一萬多種,附藥物圖1100多幅。于1606年傳入日本,并譯成拉丁、法、德、英、俄等國文字,受到世界藥物學、植物學者重視
本草學、博物學巨著。明代李時珍撰成于1578年。共五十二卷。載藥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種,其中植物藥一千零九十四種,其餘為礦物和其他藥。書中附有藥物圖一千一百零九幅,方劑一萬一千零九十六首。被譯成多種外文,流傳海外。
《本草綱目》是明代李時珍編纂的一部藥物學集大成之作,書名釋義如下:
指植物根莖,引申為事物的根源或基礎。在書名中強調以藥物本源為研究對象。
泛指草本植物,代指藥物主體(古代藥物70%源于植物)。
采用"以綱挈目"的編纂體例:全書分16部為綱,60類為目;每種藥物下設8個細分條目(如釋名、集解、氣味等)為二級綱目。該體例開創了系統化藥物分類先河。
收錄藥物1892種(新增374種),涵蓋植物1195種、動物340種、礦物357種。如"黃連"條目包含藥材鑒别、炮制方法及27則附方。
突破傳統三品分類,按自然屬性建立層級體系:
引用前代典籍853種,包含《神農本草經》《證類本草》等佚書内容,保存了大量古代醫藥文獻。
确立"釋名→集解→辨疑→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的标準化藥物描述範式。
記載鉛粉制取、樟腦蒸餾等化學工藝,記錄鼯鼠滑翔、啄木鳥解剖等生物觀察,被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稱為"古代中國百科全書"。
1603年金陵胡承龍初刻本(現存8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現存明清刻本72種,譯介至日、英、法、德等20餘國。
引用說明:本文釋義依據《辭海》(第七版)醫藥分冊"本草綱目"詞條、《中國科學技術史·醫學卷》(科學出版社)對文獻體系的考據,及中國中醫科學院主編《本草綱目研究集成》的分類學分析。因古籍原始文獻無網絡鍊接,相關學術資源可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檢索(需實名注冊)。
《本草綱目》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編撰的一部藥物學與博物學巨著,其名稱中的“綱目”指分類體例(大綱與細目結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作者與成書背景
由李時珍曆時近27年(1552-1578年)完成,三易其稿。他通過實地考察和整理曆代醫籍,系統總結了16世紀前中國藥物學成就,并新增374種藥物。
内容結構與規模
學術貢獻與影響
該書不僅是中國古代藥物學的集大成之作,還涉及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等領域。1606年傳入日本,後被譯為拉丁、英、法、德、俄等多國文字,推動世界藥學發展。
名稱含義解析
“本草”代指傳統藥物(以植物為主),“綱目”體現分類邏輯:總綱(如礦物、植物類别)下分細目(具體藥物),形成科學體系。
阿家白丁香班草把弄豹鼠不窕測謊聰睿單篇跌打疊字地線多奇法從方趾犯由榜發怔風序耕犁公輸歸土函聘豪細合關禾旗黃帝内經穢垢鹄嶺禍患記録片浄界靜因之道季年畿畎沮壞據悉枯蘖鄰長緑房瞥裂破質強梗乞緊人區枘鑿冰炭三寸雞毛僧靿襪上春山壽生菩薩生作爽聳四鄉桃穣通光妄死溫深險捍獻可替否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