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恡惜的意思、恡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恡惜的解釋

各啬顧惜。《三國志·魏志·荀彧傳》:“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恡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鹹願為用。” 唐 沉既濟 《任氏傳》:“是以 崟 愛之重之,無所恡惜;一食一飲,未嘗忘焉。” 明 張居正 《答甘肅巡撫侯掖川書》:“今且先授禪師之號,後若化虜有功,次第加進,決不恡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恡惜”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引證與用法

  1. 古典文獻中的用例:
    • 《三國志·魏志·荀彧傳》提到曹操“與有功者無所恡惜”,意為不吝啬賞賜有功之人,反襯“恡惜”即“不願給予”。
    • 唐代《任氏傳》中“無所恡惜”描述對某人的慷慨,進一步印證其含義為“吝啬、舍不得”。
  2. 綜合釋義:
    • 強調因過度珍惜而表現出的小氣或拘謹态度,多用于批評對資源、情感等的不合理保留。

辨析與提示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用例,可參考《三國志》《任氏傳》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恡惜

恡惜(lìn xī)是一個動詞,指對于他人的不幸或痛苦感到深切的同情和憐憫。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恡惜的部首為心(xīn),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恡惜在漢字中的首次出現可以追溯到《莊子·德充符》一篇的記載。在古代,恡(lìn)意味着同情;惜(xī)意味着惜憫。這兩個字合并後形成了恡惜。

繁體

恡惜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憐惜。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恡惜的寫法略有不同。恡的古字形是心左右并列,下方有兩個點;惜的古字形是從心的右邊開始向下一個彎曲狀,然後再回到中間,上部有小橫畫。

例句

我們應該恡惜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們。

組詞

同情、憐憫、關心、體貼。

近義詞

同情、憐憫、同情心、憐憫之情。

反義詞

冷漠、無情、無動于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