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南子·覽冥訓》:“ 魯陽公 與 韓 搆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為之反三舍。”後以“魯日”指這一典實中的太陽。 南朝 梁 劉孝威 《塘上行苦辛篇》:“ 秦 雲猶變色, 魯 日尚迴輪。”參見“ 魯陽揮戈 ”。
“魯日”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神話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特定曆史傳說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出自《淮南子·覽冥訓》記載的典故:戰國時期魯陽公與韓國交戰,激戰至日暮時分,他揮動長戈指向太陽,使太陽倒退三舍(即三個星宿的距離)以延長白晝。因此,“魯日”特指這一事件中被神力影響的太陽。
字面含義
“魯”指魯陽公,“日”即太陽,組合後代指典故中逆轉運行的太陽。
文學象征
常用于詩詞中比喻人力扭轉自然規律或絕境逢生,如南朝劉孝威詩句“秦雲猶變色,魯日尚迴輪”,借“魯日”表達對奇迹的贊歎。
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典故引用,強調非凡勇氣或超常現象,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淮南子》原文或南朝相關詩作。
魯日(lǔ rì)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成部首是魚和日,共有12個筆畫。該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有着悠久的曆史。
在繁體字中,魯日被寫作「魯日」。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魯日通常采用的是簡化的形式,可以寫作「魯曰」。
1. 今天陽光明媚,真是個魯日。(形容天氣晴朗明媚)
2. 他每天早上醒來就會說一句魯日話,給自己增添好心情。(指開朗樂觀的話語)
1. 魯莽:形容人行事魯莽輕率,缺乏考慮。
2. 魯鈍:形容人反應遲鈍,思維不敏捷。
3. 魯班:古代著名的木匠,也用來形容工藝精湛的木工。
近義詞:晴朗、明媚、開朗
反義詞:陰暗、沉悶、憂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