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禁脔格的意思、禁脔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禁脔格的解釋

一種詩體格式的名稱。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一:“ 山谷 七古,三句一換韻,三疊而止,謂之促句換韻,即禁臠格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禁脔格”是古代詩學領域的特殊術語,原指文人創作中約定俗成的避諱規則,後引申為對某種文體格式的專屬性要求。該詞由“禁脔”(帝王獨占之物)與“格”(法式标準)複合構成,最早見于南宋詩論家嚴羽的《滄浪詩話》,其中提到:“唐人應試詩,有禁脔格,避國諱、廟諱,猶不得犯。”

從詞義演變角度看,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籤》中進一步闡釋:“禁脔格非獨諱忌,亦含體式之限。如五言仄起、二四異聲,皆屬其格。”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則将此概念擴展至詞曲領域,認為“宋詞之調譜,元曲之宮調,皆存禁脔遺意”。

現代語言學研究中,王力《漢語詩律學》從聲韻學角度分析指出:“所謂禁脔格,實為平仄禁忌與對仗規範的綜合體,在近體詩定型過程中起過渡作用。” 這一術語現多用于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特指中國古典詩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特定創作範式。

網絡擴展解釋

“禁脔格”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1. 詩體格式
    根據權威來源,它主要指向一種古詩體格式,常見于七言古詩(七古)。其特點為“三句一換韻,三疊而止”,即每三句轉換一次韻腳,重複三次後結束。這種格式被稱為“促句換韻”,例如黃庭堅的七古作品便采用此格。

  2. 形容口才與智慧(存争議)
    部分資料提到“禁脔格”可形容人言辭犀利、才思敏捷,用于贊美辯論或表達能力強的人(如演講家、律師)。但這一解釋未見于高權威性古籍或權威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用,需謹慎參考。

補充說明

建議在學術或文學語境下優先采用“詩體格式”的解釋,其他用法需結合具體文獻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暗幕草上霜承輔喘噓聰黠憚警彈片蹈火赴湯刁風琱飾多邊撫孤恤寡宮賓股骨國化還魂秀才诨名奬叙驕王擊戛旌崇窘束急派酒觞巨鏕靠幫魁綱枯傷連方連滞麟止龍鐘管妙趣木腸弄神弄鬼陪屬貧廚傾盡青簩窮老然腹繞萦喪主善收煞癢升課蛇蛭手軟殊倫蹜蹜祧藏條段涕涕銅馬軍突騎慰輯文獻誣首暇逸卸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