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紳的意思、官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紳的解釋

官吏和紳士。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雜課·學租》:“所謂學租及先賢祠堂書院等地,皆官紳損俸貲所購。”《花月痕》第五一回:“這日 癡珠 、 丹旐 啟行,一路俱是官紳及 小珠 同年,祖送祭席,自 玉華宮 起,排有數裡。” 鄭觀應 《盛世危言·銀行下》:“凡銀行所用之人,皆由公舉,不得私薦,責成官紳及諸股董各就所知,保薦才能廉潔之士。”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上海 的官紳為 太炎 先生開追悼會,赴會者不滿百人,遂在寂寞中閉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官紳”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和演變可綜合多個來源分析如下:

一、基本含義

“官紳”是官吏與紳士的合稱,指代古代社會中的官員階層及地方有影響力的士紳群體。讀音為guān shēn,屬于政治精英與地方勢力的結合體(,)。

二、曆史背景與構成

  1. 官吏:指在政府任職的官員,掌握行政權力;
  2. 紳士:包括地方士族、退職官僚或地主,具有經濟實力和文化影響力(,)。
    • 典型特權:明清時期,官紳階層常享有免徭役、賦稅等特權,導緻社會資源分配不均()。

三、社會作用

  1. 政治參與:官紳通過科舉、捐納等方式進入官僚體系,影響政策制定;
  2. 地方治理:在基層承擔教育、治安、公共事務等職責,如修建祠堂、書院(,);
  3. 文化象征:代表儒家倫理的實踐者,如《花月痕》等文學作品常描寫其社會活動(,)。

四、演變與争議

隨着朝代更替,官紳的特權逐漸成為社會矛盾焦點。例如,清代雍正推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政策,旨在削弱其經濟特權以緩解財政危機()。

五、現代關聯

當代語境中,“官紳”概念多用于曆史研究,或借喻權力與資本結合的精英群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如《盛世危言》《福惠全書》中的記載),可查閱、6、11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官紳

官紳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官”和“紳”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官”字的部首是宀,總共有8個筆畫;“紳”字的部首是纟,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官紳這個詞最早來源于中國古代社會的官僚體制和地方地主的階級。其中,“官”指的是官員,是指在政府、軍隊等機構中擔任職務的人;“紳”指的是地主階級的代表,是指地方上的有錢有勢之人。

繁體

官紳的繁體寫法是「官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官紳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官申」,其中“申”具有流傳、宣揚的意思。

例句

1. 古代中國的社會中,官紳享有特權和權力。

2. 這個城市的官紳階層十分龐大。

組詞

官職、紳士、官場、官員、紳士風度、官僚

近義詞

官僚、官吏、官員

反義詞

平民、普通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