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人情洶洶的意思、人情洶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人情洶洶的解釋

見“ 人情恟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人情洶洶"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形容衆人情緒激動、議論紛紛,社會輿論強烈不安或騷動的狀态。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語言研究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字面含義

    “人情”指衆人的情緒或輿論,“洶洶”原形容水勢洶湧,引申為聲勢浩大、喧鬧紛擾。合指群體情緒激烈動蕩,如波濤翻騰。

  2. 引申義

    多用于描述因突發事件(如社會矛盾、政治變動、災禍等)引發的群體性焦慮、恐慌或不滿,強調輿論沸騰、人心不安的緊張氛圍。

    例: 明末饑荒頻發,流民四起,一時人情洶洶,民怨沸騰。


二、用法與語境


三、權威出處與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明确釋義為:“謂群情動蕩不安,議論紛紛。”

    來源: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出版,ISBN 978-7-5326-3450-5。

    官方介紹(注:此為出版社官網鍊接)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收錄該詞條,強調其形容“衆人情緒激烈,喧鬧紛擾”。

    來源: 商務印書館,2016年出版。

    官方釋義參考

  3. 古典文獻用例

    • 《宋史·河渠志》:“(黃河)決溢未已,人情洶洶。”
    • 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一旦有警,則面面相觑,無人應命,人情洶洶。”

四、近義詞辨析

成語 差異點
人心惶惶 側重個體恐懼,情緒更顯慌亂。
議論紛紛 僅指言論多,不強調情緒激烈程度。
群情鼎沸 情感更強烈,常指向集體憤怒或激昂。

五、現代應用示例

社會事件:某地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居民擔憂健康風險,人情洶洶,要求政府公開信息并追責。

曆史描寫:安史之亂中長安陷落,百官逃散,人情洶洶,唐玄宗倉皇西逃。(據《舊唐書》)

網絡擴展解釋

“人情洶洶”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描述群體情緒動蕩不安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形容人心浮動、社會情緒動蕩不安,常與“人情恟恟”通用()。核心含義指向群體因突發事件或危機産生的集體焦慮或騷動。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九:“紹熙甲寅,孝宗升遐,光宗疾,不能喪,中外人情洶洶。”
此句描述了南宋紹熙年間,孝宗去世後光宗因病無法主持喪禮,導緻朝野内外人心惶惶的政治危機。

三、用法特點

  1. 結構:主謂式成語,含書面語色彩,中性情感()。
  2. 場景:多用于曆史事件或群體性事件的描述,如清代昭梿《嘯亭雜錄》載:“壽張王倫作亂,距運河甚近,人情洶洶。”
  3. 近義詞:人心惶惶、議論紛紛。

四、例句參考

此成語生動體現了漢語對群體心理狀态的凝練表達,常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

别人正在浏覽...

白猿翁暴厲兵無常勢參議持戈試馬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粗濁得二得濟柢藴動衆籓羝範器法味風高放火,月黑殺人富父賦歸來功名利祿公墓谷呱呱裹費海水難量衡命謹讷進衆即使舊中國玃如倰儯連案黾勉抹階木披畞鐘暖玉鞍鎗手齊娥麒麟兒慶煙卻舍認覓日月如梭緛戾殺胡林善本哨弁折除射防生猛甚意兒使臂使指石甗書叙恕宥四濺燧人氏索絶态貌先儒薪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