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十一條的意思、二十一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十一條的解釋

日本帝國主義妄圖獨占中國的秘密條款。1915年1月由日本駐華公使向袁世凱提出。主要内容為: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并加以擴大;延長旅順、大連兩港和南滿、安奉兩鐵路的租借期限為九十九年,并承認日本在東三省南部和内蒙古東部的特權;中國警政和兵工廠由中日合辦等。袁世凱為了做皇帝,幾乎全部接受了日本的要求。由于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日本的侵略要求未能實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二十一條”是近現代中國曆史文獻中的專有名詞,特指1915年1月18日日本政府向袁世凱政權提出的不平等條約草案。該條約共分為五號,包含二十一項條款,核心内容包括要求中國承認日本在山東、南滿、東蒙的特殊權益,控制中國重要政治經濟機構,以及獨占中國軍事、財政顧問權等(來源:《辭海》第七版曆史分冊)。

這一條約的曆史背景與日本對華擴張政策密切相關,其内容嚴重損害中國主權,被中國輿論稱為“亡國條約”。袁世凱政府經過數月談判,于1915年5月9日籤署部分條款(史稱“五九國恥”),但最終因國内強烈反對及國際壓力未能完全實施(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代通史》)。

條約文本的完整表述可見于《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其中第一號涉及山東權益繼承,第二號确立日本在滿洲、内蒙古東部的優勢地位,第三號要求漢冶萍公司中日合辦,第四號禁止中國沿海港灣租借他國,第五號包含控制中國軍政體系的特殊要求(來源: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公開文獻)。

該條約的籤訂直接引發五四運動的導火索之一,1922年華盛頓會議上,中日籤署《解決山東懸案條約》,部分條款被廢除。現行《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帝國主義侵華政策的典型例證”,現代漢語使用中常借指損害國家核心利益的不平等要求(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

網絡擴展解釋

“二十一條”是日本于1915年向中國提出的旨在獨占利益的秘密條款,其曆史背景、内容及影響如下:

1.定義與背景

“二十一條”是日本在一戰期間(1915年)趁歐美列強無暇東顧之機,通過駐華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凱政府提出的不平等條約,企圖全面控制中國政治、經濟及軍事主權。


2.主要内容

條款共分五號,核心内容包括:


3.結果與影響


4.其他含義

在少數語境中,“二十一條”被引申為成語,形容要求嚴苛、不容差錯(如“提出二十一條規定”),但此用法較少見,通常特指上述曆史事件。

如需進一步了解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或《華盛頓會議檔案》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拔趙幟立赤幟标缸别義不征彩章超今越古稱伯愁眉不展揣奪楚絲呾蜜地職阸限該邃更疊關燧鴻化畫荻丸熊枷革江尾賤肆繳納脊梁凈襪進一層汲取績優股絹地口筭藍皮飉飉力臂曆書廬伍馬頰河梅家藝牡鞠沐仁浴義佩刻仆固秋姿仁心仁聞鋭逸上主韶绮沈粹深淵試穿世婚矢石數東瓜,道茄子條式梯桄聽證秃臣危斃玮瑰猥局微恙無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