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雞蛋上雕畫圖形。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古之豪家食稱畫卵,今代猶染藍茜雜色,仍加雕鏤,遞相餉遺,或置盤俎。”
“畫卵”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指在雞蛋表面進行彩繪或雕刻的習俗,常見于古代寒食節活動。根據漢典等來源,這一風俗流行于河北、湖南等地,人們将雞蛋染成藍、紅等顔色,或雕刻花紋,用于互相贈送、祭祀擺放,後來發展為民間工藝品并出口海外。此習俗在《荊楚歲時記》中也有記載:“古之豪家食稱畫卵……”。
部分詞典(如)将其定義為成語,比喻“做毫無意義或無效的事情”,類似于“畫蛇添足”。但這種用法在其他文獻中較少出現,可能屬于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比喻,需注意權威性存疑。
《畫卵》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畫鳥蛋,比喻文字、繪畫等技藝高超。
《畫卵》的部首是“卩”和“卵”,共有9畫。
《畫卵》一詞最早出自《漢書·藝文志》,原文為“楷書如畫卵,章法如編詩”。引用時多指字畫潇灑、造詣高深。
《畫卵》的繁體字為「畫卵」。
古時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小篆字形寫作「畵卵」。
他的字畫技藝高超,簡直是畫卵一般。
畫技、卵石、畫家、彩繪、繪畫
畫龍點睛、畫龍點睛之筆、淋漓盡緻
馬虎、不細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