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羅裀的意思、羅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羅裀的解釋

見“ 羅茵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羅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uó yīn,其具體解釋如下:

  1. 結構與詞源
    該詞由“羅”(上下結構)和“裀”(左右結構)組成。根據文獻記載,“羅裀”是“羅茵”的異寫形式,兩者含義相同。

  2. 本義與用途
    指絲織的褥子或墊子,屬于古代較為華貴的寝具,常用于詩詞中描寫奢華或細膩的生活場景。例如宋代周邦彥《齊天樂·秋思》中的“歎重拂羅裀,頓疏花簟”便以“羅裀”與竹席(花簟)對比,表現季節變換。

  3. 文學中的運用
    該詞多見于古典詩詞,如後蜀顧夐《甘州子》中“寂寞繡羅茵”,通過絲褥的精緻意象烘托人物心境。

  4. 同源詞與關聯成語
    相關詞語包括“羅茵”“重裀列鼎”(形容生活奢華)等。成語如“門可羅雀”“吉網羅鉗”雖含“羅”字,但語義關聯較弱。

總結來看,“羅裀”屬于古代漢語中的具象名詞,多用于文學描寫,現代使用較少。如需更全面的詩詞例句或考據,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羅裀的意思

羅裀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為懸挂的簾子。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羅和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羅的部首是糸(纟),總筆畫數為20;裀的部首是衣,總筆畫數為6。

來源

羅裀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列子·湯問》中,描述了帝堯巡視天下時用羅裀作為裝飾品。這顯示了羅裀在古代被視為一種高檔的裝飾物。

繁體

羅裀的繁體字是羅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羅裀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時代演變的原因,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已經有所變化。

例句

1. 漢代宮殿的大門前懸挂着一對華麗的羅裀。

2. 那幅畫中的人物房間裡有一道紅色的羅裀,顯得十分莊重。

組詞

1. 羅帷:懸挂的帷幕。

2. 紗羅:用于制作衣物和窗簾的細軟材料。

近義詞

帷幕、幔帳

反義詞

開放、敞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