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小惡。《管子·權修》:“欲民之正,則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無傷國,不可得也。”
“微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基本定義
“微邪”指微小的惡行或不正之事()。該詞由“微”(輕微、微小)和“邪”(邪惡、不正)組成,強調雖然行為或意圖的危害性不大,但仍屬于不良範疇。
經典出處與引申義
源自《管子·權修》的論述:“欲民之正,則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
這一觀點指出,小惡若不加以制止,會逐漸積累演變為大惡,最終危害國家治理。因此,“微邪”不僅指具體的小惡行為,更蘊含“防微杜漸”的警示意義。
應用場景
相關詞語與例句
“微邪”一詞融合了哲學警示與實用訓誡,其核心思想至今在倫理、法律等領域具有現實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典籍原文,可參考《管子·權修》或權威詞典釋義()。
《微邪》是一個漢語詞組,表示非常微小或者微弱的邪惡或者邪念。它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者一個行為帶有些許邪惡或者不正常的意味。
《微邪》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微部,右邊的部首是邪部。微部由左右兩個筆畫組成,邪部由四個筆畫組成。
《微邪》一詞來源于中國的文化傳統和民間信仰。中國古代文化中有關邪惡的觀念非常重要,所以形容微小的邪惡意味的詞彙也相對較多。
《微邪》的繁體字為「微邪」,字形上的變化不大,隻是筆劃稍微有所不同。
根據古代《康熙字典》中的記錄,「微邪」可以寫作「微邪」或者「煨邪」等,但是這種古代漢字寫法已經逐漸被現代漢字書寫所取代。
1. 他的微笑中透露出一絲微邪的氣息。
2. 這個小說的主人公具有微邪的性格特點,在故事中引發了一系列的不正常事件。
3. 雖然她看起來溫柔善良,但是有人覺得她心底藏着一絲微邪。
微小、小邪、微弱、邪念、邪惡等。
微妖、小惡、晦氣、不正常等。
善良、正常、正直、純潔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