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枉曲背理。《後漢書·李固傳》:“政有乖枉,遇人無惠者,免所居官。” 南朝 宋 謝靈運 《隴西行》:“胡為乖枉,從表方圓。” 黃節 注:“乖背枉曲。”
“乖枉”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其近義詞可包括“悖謬”“枉曲”,反義詞則為“公正”“合理”。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或謝靈運的詩文原文。
《乖枉》是一個成語,意為偏離正道,言行不合規範。
《乖枉》分為兩個字,其中,《乖》的部首是丿,共有4筆;《枉》的部首是木,共有9筆。
《乖枉》這個成語源自《論語·子罕》,原文為“乖”反“于正”、“枉”反“于達”,表示誤差或誤差的行為。在繁體中,成語的寫法為「乖彎」。
在古代,成語《乖枉》的寫法是有所不同的。古時候,《乖》的字形更加複雜,由犬和至組成,表示狗獸奔跑的樣子;《枉》則是由田和木組成,表示樹木成長彎曲的樣子。
1.小明平時很聽話,但是他做作業的時候總是乖枉,常常犯一些低級錯誤。
2.他雖然是一位聰明的學生,但是在考試時卻不是很認真,經常因為乖枉的行為導緻分數不理想。
組詞:乖巧、乖戾、乖張。
近義詞:岔、歪。
反義詞: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