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勢浩大貌。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廼唱桂櫂,淩衝波,背橘浦,向椒阿,硉矹木石,洪漭蛟鼉。”
“洪漭”是一個漢語詞彙,詳細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hóng mǎng(),意為水勢浩大、廣闊無邊的樣子,常用于形容江河湖海等水體的磅礴氣勢。
二、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文學家江淹的《水上神女賦》:“廼唱桂櫂,淩衝波,背橘浦,向椒阿,硉矹木石,洪漭蛟鼉。”此處以“洪漭”描繪水流奔湧、蛟龍出沒的壯闊場景。
三、相關擴展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文用例或相關成語,可結合《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查閱。
洪漭是一個漢字詞組,表示大洪水泛濫,泛指洪水沖擊、蔓延的景象。
洪漭的部首是水(氵)和巾,部首是構成字的基本組成部分。
洪漭的總筆畫數為20畫,包括氵(3畫)+幾(2畫)+ 朱(5畫)+ 㞢(10畫)。
源于《莊子·秋水篇》:“天下之水皆為一,以氣味和之。故沖之以堅,柔之以利。湛則魚可藻,清則神可緻,洪漭則物可載。是故聖人為無為之事,故無欲。” 洪漭在此意指水勢浩大、廣闊無邊。後來引申為形容洪水泛濫、氣勢磅礴的景象。
洪漭的繁體字為洪漫。
在古代,洪漭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常見的古代寫法為洪釢,釢是钗的本字,意為小的金屬器具。洪指大而廣闊,釢指洪水泛濫之景。
1. 暴雨連綿,江水洪漭,導緻許多地區發生嚴重水災。
2. 火災後的雨水在街上聚集,形成一片洪漭,無法通行。
3. 隨着大壩決堤,洪水洪漭而出,席卷了整個村莊。
1. 洪水:指水量大、湧動猛烈的大型洪水。
2. 漫無邊際:形容沒有邊界,無限廣闊。
3. 泛濫成災:指洪水過于泛濫,造成嚴重災害。
1. 洪澇:指洪水和澇災并發,造成重大災害。
2. 洪流:指洪水的流動,常用于形容洪水的洶湧。
幹旱:指長時間沒有降水,土地缺水情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