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膏田的意思、膏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膏田的解釋

肥沃的田地。《後漢書·仲長統傳》:“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儉啬》:“司徒 王戎 既貴且富,區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屬, 洛 下無比。”《隋書·音樂志下》:“巖處載驚,膏田已冒。”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和尚》:“弟子繁有徒,食指日千計,遶裡膏田千百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膏田,漢語詞彙,指肥沃的田地。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述:

一、字義解析與基本釋義 “膏”本義指油脂,引申為“肥沃、豐美”;“田”指耕種的土地。“膏田”即形容土壤富含養分、利于耕作的良田,強調其天然肥力與産出價值。例如《漢書·地理志》描述關中“沃野千裡”,即屬膏田範疇。

二、古代文獻用例 漢代農書《氾勝之書》強調“務糞澤”以養地力,所指正是通過耕作将普通田地培育為膏田的方法。唐代柳宗元《首春逢耕者》中“膏田藉湮薙”之句,描繪了春雨滋潤膏田的景象。

三、現代規範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将“膏田”定義為“肥沃的田地”,與“瘠田”相對。其核心特征包括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強,適宜農作物高産穩産。

四、相關文化延伸 “膏田”常與“膏腴”并用,構成“膏腴之地”,泛指物産豐饒的區域。如《戰國策》稱秦地“沃野膏腴”,凸顯其戰略經濟價值。該詞至今仍用于形容農業資源優越的地區,如“長江三角洲膏田萬頃”。


參考來源:

氾勝之《氾勝之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柳宗元《柳河東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劉向《戰國策·秦策》(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膏田”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比喻意義的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肥沃豐産的農田,常用于形容土地富饒或比喻富裕的家庭及財富豐厚的個體。該詞由“膏”(意為肥沃)和“田”(土地)組合而成,字面即“油潤般的田地”。

二、詳細解釋

  1. 本義
    原指古代農業社會中土壤肥沃、物産豐富的耕地,如《後漢書·仲長統傳》記載“膏田滿野”,描述豪強家族擁有連片良田的景象。

  2. 比喻擴展
    衍生為對富足生活的象征,例如《世說新語》提到王戎擁有“膏田、水碓”等資産,凸顯其財富地位。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也用“膏田千百畝”形容僧侶階層的豐厚資源。

三、用法特點

四、古籍例證

出處 例句
《後漢書·仲長統傳》 “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
《世說新語·儉啬》 “王戎膏田、水碓之屬,洛下無比。”

這一詞彙通過土地豐饒的意象,生動映射了古代社會經濟階層的特點。

别人正在浏覽...

暗損背恩負義變眚筆谏禀議賓敬伯常補代橙椒酬唱粗暴道華電熱鍋丁督護歌耳廓番宿家門反仄風塵外物附肩構繕光潔度豪府诃羅陁國花瓶穢渎徽幟戶計肩任家蚊解房金钗客盡歡而散近觑錦絃棘土窭媍聚光略勝一籌量給劉晏粟籠僮龍行虎變盲瞽滅火機農業片鱗隻甲蒲萐且說輕險寝兕齊纨魯缟日録辱殘外廷無箇事無量壽佛相待顯淺小釀嘻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