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禮的意思、蠶禮的詳細解釋
蠶禮的解釋
古代勸農飼蠶的禮儀。《晉書·禮志上》:“今藉田有志,而蠶禮不修……皇後東面躬桑,採三條,諸妃公主各採五條,縣鄉君以下各採九條,悉以桑授蠶母,還蠶室。”
詞語分解
- 蠶的解釋 蠶 (蠶) á 昆蟲,有“家蠶”和“柞(?)蠶”,通常指“家蠶”,吃桑葉,吐絲做繭。絲可織綢緞。“柞蠶”吃柞樹葉,絲可織繭綢:蠶絲。蠶繭。蠶食。蠶寶寶(蠶的愛稱)。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 禮的解釋 禮 (禮) ǐ 社會生活中,由于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婚禮。喪(乶 )禮。典禮。 符合統治者整體利益的行為準則:禮教(刼 )。禮治。克己複禮。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動作:禮讓。禮遇。禮贊。禮尚往
專業解析
蠶禮,又稱“親蠶禮”或“先蠶禮”,是中國古代一項重要的國家祭祀典禮,專指由皇室(尤其是皇後或女性代表)主持的祭祀蠶神、勸課農桑的禮儀活動。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莊重的儀式祈求蠶神庇佑,保佑桑蠶豐産、絲織繁榮,體現了古代農耕社會對蠶桑生産的重視。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性質
蠶禮是古代“吉禮”的一種,屬于國家祀典範疇。據《周禮·天官》記載,西周時已設“典絲”“典枲”等官職管理蠶事,并形成祭祀蠶神的雛形。漢代正式确立由皇後主祭的“先蠶禮”,《後漢書·禮儀志》載:“皇後帥公卿諸侯夫人蠶……祠先蠶,禮以少牢。” 其性質為象征“男耕女織”分工中女性職責的國家級禮儀,與皇帝親耕的“藉田禮”相對應。
二、儀式流程與象征意義
- 祭祀對象:主要祭祀“先蠶神”(傳說中始教民育蠶之神,如嫘祖、菀窳婦人等)。《通典·禮六》載:“周制,仲春皇後帥内外命婦享先蠶于北郊。”
- 主祭者:曆代多由皇後主祭,明代後改由嫔妃代行。清代《欽定大清會典》規定:“皇後親飨先蠶,行六肅、三跪、三拜禮。”
- 核心環節:
- 獻祭:陳設太牢(牛、羊、豕)或少牢(羊、豕)于祭壇。
- 躬桑:皇後持金鈎采桑葉,命婦協助,象征勸課蠶桑。
- 浴種:儀式化處理蠶種,祈求蠶苗健壯。
- 文化象征:通過儀式強化“農桑立國”觀念,《禮記·月令》稱“季春之月……後妃齋戒,親東鄉躬桑”,體現統治者對民生經濟的重視。
三、曆史演變與社會功能
- 政治功能:唐代将先蠶禮升為中祀,宋代納入《政和五禮新儀》,成為彰顯“天子重農”的治國象征。
- 經濟意義:蠶禮直接關聯絲綢生産,元代《農桑輯要》稱:“蠶事既登,禮宜報謝。” 反映其對國家經濟的推動作用。
- 性别角色固化:強化“皇後母儀天下,勸勵蠶織”的女性職責定位,見于《明史·禮志》記載。
四、文獻記載與學術考據
- 經典溯源:《周禮》首載“中春,诏後帥外内命婦始蠶于北郊”,奠定禮制基礎。
- 曆代沿革:《隋書·禮儀志》詳述北齊“置先蠶壇于宮北”,《新唐書》載唐代皇後“銮駕出宮,至先蠶壇”的儀軌。
- 清代定制:《皇朝禮器圖式》繪有親蠶禮所用鈎、筐等器具,北京現存先蠶壇(今北海公園内)為乾隆年間所建。
五、文化遺存與影響
蠶禮雖隨封建制度消亡,但其文化符號仍存:
- 民俗延續:江浙地區“蠶花節”保留祭祀蠶神習俗。
- 文學意象: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化用蠶禮精神,喻指奉獻。
- 非遺傳承:中國蠶桑絲織技藝于2009年入選聯合國非遺名錄,涵蓋相關禮俗文化。
結論:蠶禮是以祭祀蠶神為核心、勸課農桑為目的的國家典禮,貫穿周代至清代,兼具政治象征、經濟引導與文化教化功能,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載體。
參考文獻來源(基于權威文獻與學術研究):
- 《後漢書·禮儀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 杜佑《通典·禮六》(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 《欽定大清會典》(乾隆朝武英殿刻本)
- 《禮記·月令》(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釋本)
- 元代司農司《農桑輯要》(農業出版社校釋本)
- 《新唐書·禮樂志》(中華書局二十四史修訂本)
- 清代《皇朝禮器圖式》(廣陵書社影印版)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
“蠶禮”是古代中國一項與農桑文化相關的禮儀活動,主要用于勸勉農桑、規範養蠶流程。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蠶禮指古代勸農飼蠶的禮儀制度,是帝王或皇室成員通過儀式性行為倡導農業生産的國家典禮。該詞最早見于《晉書·禮志上》,其中提到“藉田有志,而蠶禮不修”,表明其與藉田禮同為古代重要農事禮儀。
-
曆史背景與儀式流程
- 根據《晉書》記載,皇後需親自進行“躬桑”儀式,面向東方采摘桑葉三條,諸妃公主采五條,縣鄉君等低級貴族采九條;
- 采摘後的桑葉需交給專職養蠶人員(蠶母),最終送入蠶室完成儀式;
- 該儀式具有明确等級制度,體現古代“男耕女織”的社會分工理念。
-
社會意義
作為國家層面的禮儀,蠶禮不僅是對農業生産的技術指導,更是通過皇室示範行為強化農桑立國的政治理念。其衰落與興起往往與王朝對農業經濟的重視程度相關。
注:部分網絡解釋将“蠶禮”引申為比喻性成語(如表達敬意的禮儀),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建議優先采用曆史典籍中的原始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埃特納火山飽漢不知餓漢饑悲怨表正簸箕星玻璃動物園倉庚豺狼之吻宕邁道砟登賢登衍飯豆番番焚膏風檐刻燭佛曆服裝廠公律孤技禍譴豁然開悟謇然計處雞鳴候旦警錫就貢計偕物跼踡卡癶裆顆恰饋禮窟磊子阃内煉師六脈蝼蛄醁醅縷羅眇指彌茫米雪奴哥篣筤乾鳥窮絝邱樊乳妪瑟然山枯石死始亂終棄碩匠熟語嗣媺搜刮同牀物外司馬仙峰寺洩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