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衆盛貌。 明 湯顯祖 《邯鄲記·死竄》:“老爺,老夫人,人馬鎗刀,濟濟排排,将近府門來也。”
“濟濟排排”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ì jì pái pái,其核心含義為衆盛貌,即形容人或事物衆多且排列整齊、氣勢盛大的樣子。
詞義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描述人群、隊伍或物品密集排列的壯觀場景,帶有古典文學色彩。例如明代湯顯祖在《邯鄲記·死竄》中寫道:“人馬鎗刀,濟濟排排,将近府門來也”,生動描繪了人馬兵器密集排列、聲勢浩大的畫面。
讀音注意
需注意“濟”在此處讀jì(而非常見的“人才濟濟”中的 jǐ),兩字疊用後接“排排”,整體發音為jì jì pái pái。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特定語境下的修辭表達,屬于較為生僻的成語。
“濟濟排排”通過疊字形式強化了“密集、盛大”的意象,適合用于文學描寫或強調場面宏大的叙述。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古籍出處或相關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濟濟排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人多或事物衆多,一個接一個地排列。
它的拼音是jǐ jǐ pái pái。
它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是“濟”(jǐ);第二個字是“排”(pái)。
“濟”的部首是水,它的筆畫數為8;“排”的部首是扌(手的一部分),它的筆畫數為11。
《濟濟排排》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其中有一句話是:“故《濟濟一堂》者,必有馬丁之徒焉。”意思是人多時,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人。
繁體寫法是「濟濟排排」。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和現在有一些不同。例如,古代的“濟”字與現在的“濟”字的差異在于水的部首被寫成了三個點(丶)。
另外,“排”字古代亦有不同的寫法,如“排”字原為描或描切(䖒)。後來演變為現在的形狀。
例句:
1. 教室裡濟濟排排,坐滿了學生。
2. 會議上,各行業的代表濟濟排排地坐在會場上。
組詞:
1. 濟濟一堂
2. 濟濟一派
3. 論壇濟濟
近義詞:
1. 人滿為患
2. 形影不離
3. 擠擠挨挨
反義詞:
1. 杳無人迹
2. 空無一人
3. 荒無人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