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急來抱佛腳的意思、急來抱佛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急來抱佛腳的解釋

謂平時不為善,到臨難時才求救于佛。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一:“諺雲‘急來抱佛腳’,蓋言平時不為善,而臨難求救於佛也。 孟郊 詩雲:‘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可知此語自 唐 時已有之。”後用以比喻平時不準備,到事臨頭時才急着想辦法。《水浒傳》第十七回:“哥哥正是‘急來抱佛腳,閑時不燒香’。”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二:“說要在我們這裡四個人之中臨時指定一人去講演,所以在這裡急來抱佛腳啊!”亦作“ 急則抱佛腳 ”。 宋 劉攽 《貢父詩話》:“ 王丞相 嗜諧謔,一日論沙門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對曰:‘急則抱佛腳。’ 王 曰:‘“投老欲依僧”是古一句。’客亦曰:‘“急則抱佛腳”是俗諺。’全語上去投下去腳,豈不的對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急來抱佛腳"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事到臨頭才倉促應對,缺乏事先準備的行為。以下從語義、出處及用法三個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語義解析

  1. 字面意思

    指遇到危急情況時,才匆忙跑到佛像前抱住佛腳祈求保佑。佛教中,佛腳象征庇護,此動作隱喻臨時尋求幫助或補救。

  2. 引申義

    比喻平時不做準備,事态緊急時才慌忙應付。含貶義,強調臨時抱佛腳的倉促性與無效性,如考試前熬夜複習、截止日前趕工等行為。


二、出處與典故

此成語最早見于宋代釋道原的佛教典籍《景德傳燈錄·卷九》:

"人急投親,鳥急投林。狗急跳牆,人急抱佛腳。"

其背景是唐代僧人孟郊因罪逃亡,走投無路時抱住寺廟佛像忏悔,後得赦免。故事衍生出"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的俗語,諷刺功利性臨時求助(來源:《漢語大詞典》)。


三、現代用法示例

  1. 學業場景

    他考前一周才翻書複習,純屬急來抱佛腳,結果自然不理想。

  2. 工作場景

    項目明天驗收,團隊今天通宵改方案,這種急來抱佛腳的做法難保質量。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定義:"比喻事到臨頭才慌忙準備或求助。"

    查看詞條(注:鍊接為詞典官網詞條示例,實際引用需替換有效鍊接)

  2. 《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李行健主編)

    強調其諷刺意味,指出"凸顯缺乏規劃帶來的被動性"。

  3. 《景德傳燈錄》(宋代釋道原)

    原始典故文獻,收錄于《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1冊。


四、文化寓意

成語折射中國傳統價值觀中對未雨綢缪的推崇(如《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同時揭示佛教文化中"誠心修行"與"臨時功利"的對比,具有倫理警示作用。

網絡擴展解釋

“急來抱佛腳”是一個常用成語,現多用來比喻平時不充分準備,事到臨頭才倉促應對。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與背景: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平時不積極準備或積累,等到緊急關頭才慌忙采取行動,帶有明顯的臨時應付意味。例如考試前突擊複習、項目截止前通宵趕工等場景常被形容為“急來抱佛腳”。

  2. 感情色彩
    多為貶義,強調缺乏規劃性和主動性,常用來批評臨時應對的行為。例如《官場現形記》中描述官員“三年大閱前急來抱佛腳”的窘态。

二、來源與演變

  1. 唐代起源
    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詩人孟郊的詩句:“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庭》”,原指年老時祈求佛陀保佑,後衍生出“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的俗語。

  2. 宋代典故
    據宋代劉攽《中山詩話》記載,王安石曾感慨“投老欲依僧”,友人調侃“急則抱佛腳”,進一步強化了成語的諷刺意味。

  3. 民間傳說
    古時某國尊崇佛教,犯死罪者若抱佛腳忏悔可獲赦免,後演變為犯罪者“臨時抱佛腳求生”的故事。

三、近義詞與用法

四、文化影響

該成語廣泛用于教育、職場等場景,提醒人們注重日常積累。例如《黃庭經》在佛教中的重要性,反映出古代對信仰與行為一緻性的思考。

如需了解更豐富的典故細節,可參考《中山詩話》《柳南隨筆》等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見拔羣出萃标幟别籍異財比疏撥換倡情冶思春深似海撮襟書黨語丹良旦奭旦夕之危點綴品法貨飯牛歌販粜奉答封爵風瘧焚躬符策庚甲劊子手懷本活報劇階職金绶九天九地抗鬥枯隕羸瘦料帳令星林下人柳岸劉村流雲小詩立夏滿肚皮冥思苦想泥爛飄然七搭八扯砌磚阙薄曲襟取憎撒哈拉沙漠適戍蜀帝書扉桃紅妝痛砭同心蓮突飛猛進屯糧亡考祥嘏纖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