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灼龜甲、獸骨占卜之時,紋裂所顯示的預兆。 唐 韓愈 《南山詩》:“或如龜坼兆,或若卦分繇。”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 蒙古 以羊骨蔔,燒而觀其坼兆。”
“坼兆”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詞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占卜活動中龜甲或獸骨受灼燒後産生的裂紋所顯示的預兆。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義分解
具體解釋
古代用龜甲或獸骨占卜時,通過灼燒使其表面産生裂紋(即“坼”),根據裂紋的形态(“兆”)判斷吉兇。例如《周禮·占人》提到“凡蔔筮,君占體,大夫占色,史占墨,蔔人占坼”()。唐代韓愈《南山詩》中“或如龜坼兆”即以此比喻自然山石的裂紋()。
來源與文獻引用
用法示例
該詞多用于古籍或學術讨論,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例如:“坼兆吉兇,需由蔔者詳辨其紋路走向。”(、)
總結來看,“坼兆”是古代占卜術語,結合了“裂開”與“預兆”的雙重含義,反映了先民通過自然現象推測未來的文化習俗。
《坼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出現破裂的征兆。
《坼兆》的拆分部首是土和示,部首拆分後為畳。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坼兆》最早見于《史記·魏公子列傳》:“豈以如此坼兆,笑耳目所喜于歡心乎?”其中用來描述一種不祥的預兆。
《坼兆》的繁體字為「冊兆」。
古代的《坼兆》字與現代寫法略有差異。古代寫法中,字的外形更加古樸,緊湊,不太注重現代書法的書寫規範。
1. 這片天空中出現了黑雲壓低的坼兆,預示着即将下大雨。
2. 觸及舊傷,痛苦再次浮現,給我一種即将崩潰的坼兆。
3. 這座老房子看起來舊得不行,窗戶上都是坼兆,似乎隨時會倒塌。
1. 坼裂:指裂開、破碎的樣子。
2. 兆頭:指某種迹象或征兆,預示着某種事情即将發生。
3. 坼陷:指出現沉陷、凹陷的狀況。
1. 顯現:指事物顯露或表現出來。
2. 出現:指某種事物或情況在視野中顯現出來。
1. 完好:指事物完美、完整無缺。
2. 健全:指身體或事物狀況良好,沒有破損或缺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