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模棱首的意思、模棱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模棱首的解釋

亦作“ 模稜手 ”。謂遇事不置可否,處世圓滑的人。 宋 馬永易 《實賓錄》卷三:“ 唐 蘇味道 為相,恃名位,嘗謂人曰:‘模稜持多端可也。’故世號模稜首。”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二折:“可惡這 鄭州 百姓,欺侮我罷軟,與我起個綽號,都叫我做模稜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模棱首”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形容處事圓滑、遇事不置可否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遇事态度含糊、不明确表态,處世圓滑的人。該詞可寫作“模棱手”,常見于古代文獻和文學作品中。

  2. 詞源與典故
    源自唐代宰相蘇味道的典故。據《實賓錄》記載,蘇味道為相時曾言:“模棱持多端可也”,因此被世人稱為“模棱首”。後世以此代指處事優柔寡斷的官員或圓滑之人。

  3. 構成解析

    • 模棱:原指器物邊棱模糊,引申為态度不明确。
    • 首:指為首者或代表人物,此處強調身份或地位。

用法與示例

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但可作為成語了解其文化内涵。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實賓錄》《四庫全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模棱首》是什麼意思

《模棱首》是一個成語,意指言辭或行為含糊不清,模棱兩可,常常使人難以判斷其真實意圖。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模棱首》的拆分為:“木”、“目”、“首”。其中,“木”為部首,表示與木材有關;“目”也為部首,與視覺或目标相關;“首”則表示頭部。成語共有11筆。

來源

《模棱首》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呂氏春秋·夫愍》一篇。成語原文是“文王之子歸漢,齊晏子問其禮,曰:‘窮奇,曰為孝者。’齊晏子曰:‘窮奇何也?’文王之子曰:‘闆而不張,給而不賢,行而不邁,言而不信,則為窮奇。’齊晏子曰:‘若是者,何故繼也?’曰:‘其所以逐也,不若其所以宜也,是繼奇也。’" 該典故描述了齊晏子詢問文王之子歸漢關于孝道的故事,其中“窮奇”一詞隨後演變為今天的“模棱兩可”。

繁體寫法

《模棱首》的繁體寫法為「模棱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音義基本保持一緻。《模棱首》在古時的漢字寫法為「糢糊首」,也可寫作「糢糊首耳」。

例句

他的回答總是模棱兩可的,讓人難以判斷他的真實意圖。

組詞

模糊、棱角、首飾。

近義詞

模糊不清、含混不清。

反義詞

明确、清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