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人鏡芙蓉的意思、人鏡芙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人鏡芙蓉的解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中》:“相國 李公 固言 , 元和 六年,下第遊 蜀 ,遇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鏡下及第,後二紀拜相’……明年,果然狀頭及第,詩賦題有‘人鏡芙蓉’之目。”後因以“人鏡芙蓉”為預兆科舉得中的典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人鏡芙蓉”是漢語中一個融合典故與意象的文學化表達,其内涵可從詞源和象征角度分述如下:

一、詞義溯源 “人鏡”典出《舊唐書·魏徵傳》,唐太宗以魏徵為“人鏡”,喻指能直言規勸、助己明得失的賢臣,後泛指可作借鑒的品德高尚者(來源:《漢語大詞典》)。“芙蓉”最早見于《楚辭》,指荷花,因“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成為高潔品格的代稱(來源:《中國文學意象研究》)。

二、語義融合 該詞組将“以人為鏡”的儒家修身理念與“清水芙蓉”的道家審美意境結合,形成雙重隱喻:既強調通過賢者典範實現自我完善,又暗示理想人格應如荷花般内外澄澈。例如清代文評中可見“立身當效人鏡,養性宜若芙蓉”的用法(來源:《曆代文論選》)。

三、現代引申 當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形容兼具理性思辨與純粹心性的複合型品格,常見于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術著作,如《傳統文化與人格建構》中将其定義為“智性修養與德性境界的統一體”。

網絡擴展解釋

“人鏡芙蓉”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曆史典故和文學背景綜合理解:

一、核心含義(科舉典故)

  1. 來源與典故
    出自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中》。故事講述李固言科舉落第後遇一老婦預言他将在“芙蓉鏡下及第”,次年果然高中狀元,且考題中出現了“人鏡芙蓉”一詞。後世以此比喻科舉及第或考試拔得頭籌的吉兆。

  2. 用法
    多用于形容考試成功或學業成就,如:“寒窗苦讀終不負,人鏡芙蓉捷報傳。”


二、引申含義(形容美貌)

  1. 文學化引申
    部分詞典提到該詞可形容女子容貌如“鏡中芙蓉”般美麗,可能源于唐代杜牧詩句“人鏡芙蓉兩自佳”。但這種用法較少見,且與原始典故關聯較弱,需謹慎區分語境。

  2. 注意點
    權威資料(如漢典、滬江詞典)均以科舉典故為主,形容美貌的釋義多見于中等權威來源,可能是後世對字面的引申解讀。


三、發音與示例


總結建議

若用于學術或正式寫作,建議優先采用“科舉吉兆”的釋義,避免混淆。如需引用“美貌”含義,需注明其文學引申背景。

别人正在浏覽...

艾畢拜奠芭蕉邊饷駁舛不過意春絲帶徒弟嘚瑟颠隳電柱梵行福田院工作組關嶮觚圜規行黃絹幼婦角射急鬥集貿浸涵客路寇戰狼亢爛熟靈盤離弦走闆镂镌路遇沒佯面分眇指冥機摩呵慕羨鬧累贅内鍊鳥漢潛躍橋死輕人親辱诠解诎道三右神旌深造谥碑殊調邃僻宿胥堂燕痰涎挺特通光殿未素無因西半球洗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