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棄相同。《韓非子·奸劫弑臣》:“人臣之所毀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謂同舍。”
(1).共居一舍。舍,館舍或官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 ﹞客遊 梁 。 梁孝王 令與諸生同舍。” 唐 韓愈 《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歸來捧贈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宋 曾鞏 《相國寺維摩院聽琴序》:“ 治平 三年夏,得 洪君 於京師,始合同舍之士,聽其琴于 相國寺 之 維摩院 。”
(2).住同一館舍的人。《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同舍郎金去。”
(3).指同僚。 唐 杜甫 《潭州送韋員外迢牧韶州》詩:“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輝光。”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九:“予在館中時,盛暑中 傅崧卿 給事以冰餽同舍。” 清 吳偉業 《臨江參軍》詩:“同舍展歡謔,失語輒面斥。”
“同舍”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字面指代
指共同居住在同一館舍、官舍或寝室的人。古代學生、官員常集體居住,如《史記·萬石張叔列傳》提到“同舍有告歸,誤持同舍郎金去”,即描述同住館舍者的互動。
引申為同僚或同行者
唐代杜甫詩句“同舍有輝光”及宋代朱弁記載的“以冰饋同舍”,均指同僚關系。
建議結合古籍原文或具體語境進一步判斷詞義。如需考證文獻用例,可參考《史記》《韓非子》及唐宋詩文。
同舍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分别為“口”和“舍”,其中“口”是左邊部首,表示與口有關的意義;“舍”是右邊部首,表示建築物的意義。
同舍的拼音是tóng shě。其中“同”字的拼音是tóng,表示相同、一緻的意思;“舍”字的拼音是shě,表示居住、住宿的意思。
同舍的來源非常古老,最早是出自《莊子·外物》篇:“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同舍與共栖。”意思是小雀鳥不知道天鵝的志向,隻知道與其共栖同舍。
在繁體字中,同舍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一緻。
在古時候,同舍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些許差異。但基本上,兩個字的構造和字形與現代寫法相似。
以下是同舍在句子中的例句:
1. 我們是同舍的室友,一起生活了三年。
2. 他們同舍在一間宿舍裡,互相照應。
組詞:同學、舍友、同校、室舍。
近義詞:合租、共居、共享。
反義詞:分舍、離散、分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