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ional power(or strength,might)] 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教衛生等發展水平的總和
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實力。《商君書·農戰》:“國力摶者彊國。”《新唐書·李德裕傳》:“諸道兵出境,即仰給度支,多遷延以困國力。” 梁啟超 《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今我國民……因迎神賽會而歲耗百萬金錢,廢時生事,消耗國力者,曰惟小説之故。”
國力(National Power)是指一個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教育、資源等多方面發展水平的綜合體現,也是衡量國家整體實力的核心指标。以下是詳細解釋:
國力又稱綜合國力(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涵蓋國家資源、經濟能量、軍事能力、科技水平、外交影響力、民族凝聚力等要素的有機整合。它不僅包括物質層面的硬實力(如GDP、軍備),還包含軟實力(如文化、教育、國際話語權)。
國際上通常采用多維指标評估國力,例如經濟總量(GDP)、人類發展指數(HDI)、全球創新指數等。但尚無統一标準,需結合具體國情動态分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國力的理論模型或量化方法,可參考經濟學、國際關系領域的權威研究。
《國力》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家的力量。
《國力》的部首是“囗”,總共有6個筆畫。
《國力》一詞最早出現于古代文獻中,其繁體字是「國力」,在繁體字中,「力」字下面有絲狀的畫線,形象地表示了力量的湧動和發達的國家。
在古代,「國力」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在古代的漢字書法中,「國」字的頭部略微向右下方彎曲,「力」字像一個彎曲的弓。
這個國家的國力在經濟和軍事方面都非常強大。
國力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國力崛起」、「國力增強」等。
與「國力」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國家實力」、「國家力量」等。
與「國力」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國力衰退」、「國力虛弱」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