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鸾旗的意思、鸾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鸾旗的解釋

亦作“ 鸞旂 ”。天子儀仗中的旗子。上繡鸾鳥,故稱。《漢書·賈捐之傳》:“鸞旗在前,屬車在後。” 顔師古 注:“鸞旗,編以羽毛,列繫橦旁,載於車上,大駕出,則陳於道而先行。” 南唐 馮延巳 《壽山曲》詞:“鴛瓦數行曉日,鸞旂百尺春風。侍臣舞蹈重拜,聖壽南山永同。”亦泛指一般儀仗的旗子。 清 李慈銘 《蓬萊驿》:“看他雀屏深,鸞旗護,帳中居,蟬冕貂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鸾旗”是中國古代禮儀文化中的重要儀仗器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鸾旗(luán qí)指古代天子儀仗隊中使用的一種旗幟,旗面繡有鸾鳥圖案,象征皇權至高無上。鸾是傳說中的神鳥,與鳳凰同類,代表祥瑞與尊貴。

二、形制與功能

  1. 形制特征:以羽毛編織裝飾,懸挂于旗杆(橦)旁,通常載于車上。據《漢書·賈捐之傳》記載,皇帝出巡時,鸾旗會先行陳列于道路兩側開道。
  2. 禮儀等級:屬于“大駕鹵簿”(皇帝最高規格儀仗隊)的核心組成部分,常與“屬車”配合使用,形成“鸾旗在前,屬車在後”的儀仗序列。

三、文化象征

四、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漢書》,唐代顔師古注《漢書》時詳細描述了其形制,後世《清史稿》等文獻中仍有沿用。

如需查看具體文獻原文,可參考《漢書·賈捐之傳》或《漢典》相關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二

《鸾旗》的意思

《鸾旗》(luán qí)在古代是指皇帝的禦旗,代表着皇權和權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鸾旗》的部首是鳥(鳥)和旗(⺊),分别屬于“鳥部”和“旗部”,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來源

《鸾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皇家制度。鸾(luán)是傳說中神鳥的一種,被視為吉祥的象征,常常與皇帝相聯繫。旗(qí)是指旗幟,代表權威和主權。

繁體

《鸾旗》的繁體字是鸞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鸾旗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常見的寫法包括“鸾綦”、“鸞幨”等。

例句

1. 皇帝親自舉起鸾旗,高奏國歌。

2. 軍隊行進時,鸾旗飄揚在隊伍的前方。

組詞

1. 鸾翔鳳舞

2. 旗幟鮮明

3. 旗手

近義詞

皇旗、禦旗

反義詞

平民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