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戒持的意思、戒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戒持的解釋

具備。《墨子·備穴》:“戒持罌,容三十鬥以上,貍穴中,丈一,以聽穴者聲。” 岑仲勉 注:“戒,備也。持,跱也,具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戒持"是一個源自佛教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受持戒律并嚴格遵守。它強調的不僅是接受戒條,更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持續踐行與守護。具體釋義如下:

  1. 基本釋義:

    • 戒: 指佛教為信徒制定的行為規範與道德準則,用以防非止惡、淨化身心。例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根本戒律,以及針對不同修行階段和身份(如在家居士、出家僧尼)制定的各種戒條。
    • 持: 指接受、領受、奉行、保持、守護。意味着将所受的戒律銘記于心,并在身、口、意三業(行為、言語、思想)上時刻遵守,毫不違犯。
    • 戒持: 合指受戒之後,對所受戒律的持續信守、實踐與維護。它體現了修行者對于戒律的尊重、承諾和精進不懈的努力。
  2. 具體内涵:

    • 受戒與承諾: “戒持”始于正式接受戒法(如三皈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意味着修行者向佛、法、僧三寶及師長、同道鄭重承諾遵守特定的行為規範。
    • 日常實踐: 這是“戒持”的核心。要求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無論行住坐卧、待人接物,都時刻以所受戒律為準則,約束自己的行為、言語和念頭,防止過失。
    • 守護不失: 強調對戒律的珍視和保護,防止因懈怠、放逸或外緣幹擾而破戒、犯戒。需要修行者保持正念,時時省察。
    • 精進不懈: “戒持”不是一時的行為,而是貫穿修行生涯的持續過程,需要恒常的努力和決心。
  3. 在修行中的地位與意義:

    • 修行基礎: 在佛教修學體系(戒、定、慧三學)中,“戒持”是根本和基礎。持戒清淨,身心才能安定(定),進而生起智慧(慧)。《佛遺教經》雲:“戒是正順解脫之本…因依此戒,得生諸禅定,及滅苦智慧。”
    • 防非止惡: 戒律如同堤壩,能防止身口意的過失和惡行,保護修行者免受惡業果報,為修行創造清淨的環境。
    • 積聚功德: 如法持戒是重要的善業,能積累福德資糧,是解脫成佛的基石。
    • 自利利他: 持戒不僅保護自己,也維護僧團的清淨和合,并給世間衆生樹立道德榜樣,起到教化作用。

權威參考來源:

“戒持”是佛教修行的核心實踐之一,指修行者領受佛陀制定的戒律後,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持續不斷地信守、實踐和維護這些行為與道德規範。它是獲得身心安定、增長智慧、趨向解脫的堅實基礎,體現了修行者對佛法信受奉行的決心和精進。

網絡擴展解釋

“戒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具備”,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及詩詞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字詞解析

3.文學與宗教語境

4.現代應用

如需進一步探讨,可參考《墨子》相關篇章或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鹌鹑百衲堡寨邊籴窆器便錢務巢父持敬螭文铳炮床沿楚邱電工煩缪格殺勿論工段光麗管說規賢矩聖海舡害怕橫人合年還鄉畫行嬌滴滴雞毛信筋骼扃锢九僧詩看地況迺連台戲隆豺龍龈雒棠民憤辟法霹靂火輕典清放卿宰琴挑文君窮鞫缺乏羣昏群陰仁者戎兵榮齒軟設設塞蘆收發率然曙河王棘忘戰必危違執文武之道鮮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