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o;wilfully]∶順着本性,索性
率性把眼睛閉着聽他講
(2) [nature]∶指平素的性情;禀性
率性樸素
(1).循其本性;盡情任性。《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梁書·文學傳下·劉峻》:“ 峻 率性而動,不能隨衆沉浮, 高祖 頗嫌之,故不任用。” 唐 柳宗元 《遊南亭夜還叙志七十韻》:“夙抱丘壑尚,率性恣遊遨。” 明 方孝孺 《養素齋記》:“惟知率性任質,直躬正色,無求於人。” 葉聖陶 《隔膜·阿菊》:“一陣率性的附和的喧笑聲發出來,各人的耳鼓都感到劇烈的震動。”
(2).禀性;本性。 南朝 梁 何遜 《秋夕歎白發》詩:“昔年十四五,率性頗廉隅。”《北齊書·劉孟和傳》:“ 孟和 少好弓馬,率性豪俠。” 明 李贽 《答耿中丞書》:“夫以率性之真,推而擴之,與天下為公,乃謂之道。”
(3).索性;幹脆。《水浒傳》第六二回:“ 燕青 想道:左右是死,率性説了。”一本作“ 索性 ”。《石點頭·郭挺之榜前認子》:“既要帶盤纏去,何不叫 郭福 率性買三五百金貨物跟你去。”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我看率性叫那些唱歌的、奏樂的,也通統就位。”
“率性”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uài xìng,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維度解析:
循其本性,盡情任性
指依循人的天性或本心行事,不做作、不壓抑。例如:“姐姐是個灑脫又率性的人”。
這一釋義源自《禮記·中庸》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強調順應自然之道。
索性、幹脆
在具體語境中可表達果斷的态度。例如《水浒傳》中燕青“率性說了”,即索性直言。
“率性”既承載傳統文化中的修身哲理,也融入現代語言表達自然與果敢的雙重意蘊。
率性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率和性。
率的部首是玄(xuán),拼音是shuài,它的意思是引導、率領。率的筆畫數為9畫。
性的部首是心(xīn),拼音是xìng,它的意思是本性、天性。性的筆畫數為8畫。
率性來源于古代《莊子·逍遙遊》一篇,原文中寫道:“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也;君子以義剖心,率性而行,孰雲不可?”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君子應該以正義的心靈剖析自己,按照本性而行動,誰說不可以呢?這就是率性一詞最早的出現。
在繁體字中,率性的寫法仍然一樣。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率的字形與現代相比稍有不同。它的正楷寫法是“纟夊徒大”,表示一個人引導着很多人,帶領他們前進。性的字形也有些變化,它的正楷寫法是“廣心”。這些古代的寫法雖然有一些不同,但在意義上與現代寫法是一緻的。
以下是對率性一詞的例句:
1. 他性格率直,從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
2. 孩子還小,應該給他空間,讓他自由自在地率性成長。
1. 法率:守法的原則、法度。
2. 無以為刍:沒有定見,無所依歸。
3. 以德率民:以道德引導人民。
1. 任性:隨心所欲、任意妄為。
2. 自由:不受拘束、無阻礙。
1. 守規矩:遵循規定、守紀律。
2. 約束:限制、束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