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足的意思、寄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足的解釋

立足,落腳。引申為托身、存身。 唐 韓愈 《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京邑有舊廬,不容久食宿,臺閣多官員,無地寄一足。”《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一回:“ 士隱 送 雨村 去後,回房一覺,直至紅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寫兩封薦書與 雨村 帶至神京,使 雨村 投謁個仕宦之家為寄足之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寄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基本解釋

詳細說明

  1. 詞源與構成
    “寄”有“寄宿”“寄托”之意,“足”指“停留”“立足”,組合後表示“暫時依附或落腳”。

  2.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文學或古漢語中,描述人物因客觀條件限制無法久居的狀态。
    • 例如唐代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提到“無地寄一足”,體現無處安身的困境;《紅樓夢》第一回中“寄足之地”則指臨時栖身之所。
  3. 情感色彩
    隱含漂泊、無奈或臨時性的意味,如“僅寄足下”表達勉強存身的境遇。

注意事項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寄足(jì z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依附、寄宿。它表示某人或某物暫時依附于某處,尋求安身之所。這個詞常用于描述無處安放的身心或尋求庇護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寄足》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宀(mián)和步(bù),其中宀是表示“室内”或“住所”的意思,而步表示腳步。它們分别代表寄宿和暫居的意思。這個詞的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寄足》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文選·太元間雜劇·早鴻》一文中,出自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作品。它的含義源自于人們在遷徙或無處安頓時寄居他人家中的情景。 繁體: 《寄足》這個詞的繁體寫法為「寄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寄足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曆史上較為常見的寫法是「寄足留情」,這個片語形象地表達了在他人住所暫住時的感激之情和留下情誼的意願。 例句: 1. 我們寄足在一位親戚家,等待住房問題解決。 2. 被迫流離失所的災民寄足在臨時難民營。 組詞: 與《寄足》相關的詞彙有寄居、依托、暫住、居留等。 近義詞: 與《寄足》意思相近的詞包括寄居、暫住、借宿。 反義詞: 與《寄足》意思相反的詞包括安居、固守、安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