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阻礙,障礙。《晉書·馬隆傳》:“或夾道累磁石,賊負鐵鎧,行不得前, 隆 卒悉被犀甲,無所留礙,賊鹹以為神。” 唐 王昌齡 《宿灞上寄侍禦璵弟》詩:“道契非物理,神交無留礙。”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藥議》:“凡能飛走融結者,皆隨真氣洞達肌骨,猶如天地之氣,貫穿金石土木,曾無留礙。”
“留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留礙(拼音:liú ài)指阻礙、障礙,表示事物或情境對正常進程的幹擾。該詞強調外因或内因導緻的不順暢狀态,例如物理障礙、人為限制或精神層面的阻隔()。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文學性文本。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幹擾或中斷進程”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指涉對象()。
留礙(liú ài)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停留、阻礙或滞留。下面分别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留礙的拆分部首是疒(病),并且它是由17畫組成。
留礙的來源是從“疒”向上加一個“九”,表示“久病不愈”。引申為滞留、停滞或阻礙。
留礙的繁體字形為「留礙」。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留礙的寫法可能會有所差異。不過一種常見的寫法是類似「票」字的形态,上部為「留」的日字形,下部為「礻」,表示禮節身分。
1. 他因為種種原因留礙在家裡,無法參加這次會議。
2. ************給道路交通留下了重大的礙。
留馀、留聲機、作泥留碊、水留法
滞留、停滞、阻礙
順暢、通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