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歌音繞梁,美妙動人。 魯迅 《集外集·<贈人>詩之二》:“ 秦 女端容理玉筝,梁塵踴躍夜風輕。”參見“ 梁塵飛 ”。
“梁塵踴躍”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成語讀作liáng chén yǒng yuè,形容歌聲或樂聲美妙動人,仿佛能讓屋梁上的灰塵隨之振動跳躍,餘音繞梁不絕。常用于贊頌音樂或演唱的高超感染力。
出處與用法
成語源自古代典故,現代多見于文學作品中。例如魯迅在《贈人》詩中寫道:“秦女端容理玉筝,梁塵踴躍夜風輕”,以“梁塵踴躍”形容筝聲清越,與夜風相和,營造出空靈意境。
相關典故
與“梁塵飛”意義相近,均借“梁上塵埃因樂聲振動”的意象表現音樂之美。《太平禦覽》等古籍記載,漢代虞公善歌,聲震梁塵,後演變為此類成語。
近義表達
類似成語包括“餘音繞梁”“響遏行雲”,均以誇張手法表現音樂感染力,但“梁塵踴躍”更突出動态畫面感。
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文學創作或藝術評論,如形容古典樂器演奏、戲曲唱腔等。因其古典意象較強,日常口語中使用較少。
《梁塵踴躍》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們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态和踴躍奮發的行動。它所表達的意思是指某人充滿熱情和激動地投身于某項工作、事業或活動中。這個成語由四個字組成,分别是“梁”、“塵”、“踴”和“躍”。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文學作品《桂林賦》中。在這篇賦文中,作者以描寫梁國的繁榮和人民的昌盛為主題,用到了“梁塵踴躍”的表達,從此成為一個廣為流傳的成語。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梁塵踴躍」。
古時候漢字寫法和現代寫法有些差别,例如在古代,「躍」字的寫法是「躍」;「塵」字的寫法是「塵」。這種變化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是常見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漢字的演變,字形也有所改變。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了如何使用《梁塵踴躍》這個成語:
他對新項目的熱情使他的團隊梁塵踴躍,充滿了工作的動力和激情。
接下來是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通過理解《梁塵踴躍》這個成語的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我們能更好地理解這個成語并正确地運用在適當的語境當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