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verty-stricken; hard pressed] 困迫;局促
見“ 窘蹙 ”。
"窘促"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形容處境困窘急迫或局促不安的狀态。其詳細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困窘急迫
指因經濟拮據、條件受限或突發狀況而陷入艱難緊迫的境地。
例:生活窘促,難以維持生計。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局促不安
形容因緊張、羞愧或尴尬而手足無措的心理狀态。
例:衆人注視下,他神色窘促,言語支吾。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強調時間倉促、應對不及的狀态,如“期限窘促,任務繁重”。
古漢語中偶指物理空間的狹窄逼仄(現代較少用),如“居室窘促”。
《說文解字》關聯解析
“窘”本義為“迫也”(《說文·穴部》),表困迫;“促”意為“迫也”(《說文·人部》),二字疊加強化緊迫感。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古典文獻用例
《聊齋志異·王成》中“囊資竭蹶,進退窘促”,生動刻畫經濟困頓與行動無措的雙重困境。
來源:蒲松齡《聊齋志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校注本。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描述以下情境:
綜合來源參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2016.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
“窘促”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iǒng cù(注音:ㄐㄩㄥˇ ㄘㄨˋ),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窘促”表示困迫、局促 的狀态,既可指經濟上的貧困拮據,也可形容處境或心理上的緊張不安。例如:
兩者意義相近,但“窘迫”更側重整體處境的艱難(如經濟窘迫、處境窘迫),而“窘促”更強調緊迫感和局促感。
如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百年之後白纻舞貶笑冰筆不辍馳車鸱夷子皮沖德籌子醇醲打公司端饬非複分内之事綱署哥德堡割勢汗袷和衆皇皇謊敲才阍豎艱患驕僭椒牆交灑結徹機房仔禁臣金枝玉葉蠲瘠浪兒樂探連阙露壇鹿野茅賦渺湎靡類牧廠木客鬼娘母子掱手陪審賠送峭巘蚯蚓瘴棄逐舍短録長蛇蜴食貨十載寒窗手力訴白素尚壝壇巍奕崄峨協愛屃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