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手力的意思、手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手力的解釋

(1).親手勞作。《三國志·魏志·常林傳》“於是鹹共嘉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林 少單貧。雖貧,自非手力,不取之於人。”

(2).人手,勞力。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栀子》:“一頃收花,日須百人摘,以一家手力,十不充一。”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造神麴并酒》:“作麴、浸麴、炊、釀,一切悉用河水;無手力之家,乃用甘井水耳。”

(3).古代官府中擔任雜役的差役小吏。《宋書·孔琳之傳》:“尚書令省事 倪宗 又牽威儀手力,擊臣下人。”《唐六典·尚書戶部·度支郎中》“内外百官家口應合遞送者,皆給人力車牛” 唐 李林甫 等注:“一品手力三十人,車七乘,馬十匹,驢十五頭。”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胥吏》:“ 宋 時差役有衙前散從、承符、弓手、手力……承符、手力、散從以供驅使,今皁隸、快手、承差之類。”

(4).指手力資。 唐 陸贽 《貞元改元大赦制》:“内外官祿俸錢、手力、雜給等,委中書門下度支,即參詳定額聞奏。”《舊唐書·回纥傳》:“時帑藏空虛,朝官無祿俸,隨月給手力,謂之資課錢。”參見“ 手力資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手力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兩個主要義項:

一、體力;體力勞動

指人體肌肉收縮産生的力量,或依靠體力進行的勞作。該義項強調身體力量的直接運用,常見于古代文獻與現代日常表述。

出處示例:

《漢語大詞典》釋為“體力;人力”,如《晉書·陶侃傳》載“手力運甓”,指陶侃親自搬運磚塊以鍛煉體力。現代漢語中,“手力活”泛指需體力操作的工作,如搬運、農耕等。

二、古代官職名(唐宋時期)

特指官府中從事雜役的低級差吏,負責文書傳遞、物資押運等事務。此義項具曆史專屬性,反映古代職官制度。

出處示例:

《辭海》注明其為“唐代官府差役”,《宋書·職官志》記載“手力”屬州縣胥吏,職責包括“催驅賦役、遞送文書”。《唐六典》亦載其編制于州縣衙門,隸屬“雜職”範疇。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漢典網“手力”詞條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3. 古代文獻佐證:《晉書》《宋書》《唐六典》可通過國學大師網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手力”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主要涵蓋以下四類:

一、親手勞作

指通過自己的雙手勞動獲取成果。例如《三國志·魏志·常林傳》中記載,常林雖貧窮,但“自非手力,不取之於人”,即非親手勞作所得絕不接受。


二、人手或勞力

表示勞動力資源,常用于描述農業生産或日常事務中的人力需求。如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提到,采摘紅花需“日須百人摘”,但普通家庭的手力“十不充一”,凸顯人力不足的困境。


三、古代官府差役

指官府中擔任雜役的低級吏員。例如《宋書·孔琳之傳》記載,官員倪宗曾“牽威儀手力”毆打下屬;唐代《唐六典》還規定,一品官員可配“手力三十人”作為隨從。


四、手力資

可能指與手力相關的費用或資源,但具體用例較少。部分文獻如、4提到此義項,但未提供詳細背景。


“手力”的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既可指個人勞動行為,也可擴展至勞動力、官職制度等範疇。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原文,可參考《三國志》《齊民要術》等古籍,或通過查字典類平台獲取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安便傲霜八米禀形長籲車幫承式詞府骀蕩登侑東家處子法揮燔瘗歸道山閨窦故語紅得發紫虎步恢遠輝章昏坎假期結想金明輯首救傾狂興兩極分化廉泉讓水離殿别寝龍蹄亂賊旅泊驢唇馬嘴髦蔽玫柱名姓拟制缥紅嫔貢評判皮室軍窮昊區廬人面桃花三洪删采少年子水場錢隨俗雅化探本溯源談機天威桶盤托腮王碼電腦公司無可非議物證祥瑞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