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饬的意思、端饬的詳細解釋
端饬的解釋
(1).莊重謹慎。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其人短小端飭,雙眸烱烱,高冠草履,不知貧賤之可戚也。”
(2).整頓。《清史稿·選舉志二》:“學生以端飭品行為第一要義。監督、監學及教員隨時稽察,詳定分數,與科學分數合算。”
詞語分解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 饬的解釋 饬 (飭) ì 整頓,使整齊:整饬紀律。 古同“敕”,告誡,命令。 謹慎:“程元鳳謹饬有餘,而乏風節”。 古同“飾”,巧飾。 筆畫數:; 部首: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端饬”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duān chì,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
莊重謹慎
指人的品行、舉止端莊且嚴謹。例如清代周亮工在《書影》中描述某人“短小端飭,雙眸烱烱”,體現其儀态的莊重。在《清史稿·選舉志》中也強調學生需以“端饬品行”為首要準則。
-
整頓
用于表示對事務或行為的規範與調整。如《清史稿》提到學校通過“端饬”學生的品行,結合科學分數進行考核,體現管理上的整頓之義。
補充說明:
- 詞源與結構:由“端”(正直)和“饬”(整治)組合而成,兼具内在修養與外在規範的雙重意義。
- 使用場景:多用于書面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
如需具體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書影》《清史稿》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端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端饬(duān chú)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整理、修飾、打扮或裝束。它可以形容文字、文章、造型、服裝等方面的美化和精心加工。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端饬》這個詞的部首是“立”和“⺆”,其中“立”是它的首部首,“⺆”是它的末部首。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端饬》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它是“端飾”的寫法,與簡化字不同的是,它使用了更多的筆畫和字形的複雜結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端饬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構成部分和意思相同,但是字形和字體略有差異。然而,隨着語言的發展和現代漢字的形成,端饬的寫法也發生了改變。
例句:
1. 她端饬得一絲不苟,看起來非常精緻。
2. 請把這篇文章的錯誤端饬一下,使其更加優雅。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裝飾、打扮、美化、修飾
近義詞:整理、潤色、梳妝
反義詞:毀壞、褪色、破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