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莊重謹慎。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其人短小端飭,雙眸烱烱,高冠草履,不知貧賤之可戚也。”
(2).整頓。《清史稿·選舉志二》:“學生以端飭品行為第一要義。監督、監學及教員隨時稽察,詳定分數,與科學分數合算。”
"端饬"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現多寫作"端敕"。該詞由"端"(端正)和"饬/敕"(整治)構成,原指整頓、規範行為舉止。《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整饬;整頓",強調通過約束達到莊重得體的狀态。據《辭海》記載,該詞在明清文獻中常見于公文語境,如官員要求下屬"端饬行止以肅官箴"。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形容儀态端莊,如:"她端饬的舉止彰顯大家風範"。在詞源學層面,《說文解字注》指出"饬"本義為"緻堅",後引申為修整、規範之意,與"端"組合形成強調性複合詞。需注意該詞與"端飾"(裝飾器物)存在本質區别,前者側重行為約束,後者側重物品修飾。
“端饬”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duān chì,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莊重謹慎
指人的品行、舉止端莊且嚴謹。例如清代周亮工在《書影》中描述某人“短小端飭,雙眸烱烱”,體現其儀态的莊重。在《清史稿·選舉志》中也強調學生需以“端饬品行”為首要準則。
整頓
用于表示對事務或行為的規範與調整。如《清史稿》提到學校通過“端饬”學生的品行,結合科學分數進行考核,體現管理上的整頓之義。
如需具體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書影》《清史稿》等文獻。
闆本寶券被袋不二色殘疾兒童康複中心殘疾人參饷持寄創钜痛仍雛鳳清聲楚媛登階鈍公子房窩番夷反政賦索各人侯龜化及豚魚荒荒回戈簡帖哜哜經擔敬勤究險極孝塊兒藍牙兩到陵嶒領講鸾降媚笑膜拜曩分旁蟹辟空切摯祛邪戎夷入價三憂商務辦事處升冠勝緣伸歇時學爽豁搜采素華熣燦踏輪貪樂貼理萬花筒猥亵無衍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