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無人可與之相比。 南朝 梁簡文帝 《悔賦》:“ 項籍 才氣過人,拔山靡類,扛鼎絶倫,聲駕盛 漢 ,勢厭餘 秦 。”
“靡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詞義,避免混淆古今用法差異。
靡類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革和未,總計6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說文解字》,并且在現代漢語詞彙中得到廣泛使用。
靡類在繁體寫法中為靡類,拆分部首仍然是革和未,總計13個筆畫。
在古代,靡類的寫法稍有不同,其最早的古代寫法為靡類。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書寫方式也有所變化,演變成現在我們常見的靡類。
1. 那個人的言行舉止就是一個典型的靡類。
2. 這種行為屬于靡類,與社會的道德要求格格不入。
3. 他的觀點和我們之前所學的完全相反,真是靡類。
1. 靡骨之災:指極其嚴重或緻命的災禍。
2. 颠三倒四:指說話或行動不穩定,語無倫次。
3. 靡費苦心:形容費盡心思,在某事上極為努力。
1. 不羁:指個性堅強,不受拘束。
2. 不拘一格:指所做所為不受拘束,不墨守成規。
3. 不拘小節:指不拘束于瑣碎的事情,不受外界細節影響。
1. 遵循:指按照規定、原則等進行行動。
2. 遵守:指恪守規定、守信用等。
3. 遵命:指堅決遵從命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