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 宋 葉適 《送蔡學正》詩:“好溪新漲連天緑,近晚無風亦不波。”
“近晚”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使用場景如下:
指天色已晚、時間接近傍晚,即太陽落山前後的過渡時段,與“傍晚”“黃昏”同義,常用于描述臨近夜晚的時間狀态。
時間範圍
根據季節不同,通常指16:00-20:00,即日光逐漸減弱至夜幕降臨的階段。
文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葉適的詩句:“好溪新漲連天綠,近晚無風雲不波”,通過自然景象描寫傍晚的甯靜。
使用場景
常見同義詞包括傍晚、黃昏、薄暮,其中“傍晚”更口語化,“黃昏”帶詩意色彩,“薄暮”多用于書面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時間劃分或詩詞引用背景,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典文學資料。
《近晚》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離晚上較近的時間,即傍晚。
《近晚》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即「辶」和「日」。其中,「辶」是由「⻌」和「⺼」組成;「日」是一個獨立的部首。
根據筆畫統計,《近晚》這個詞共有11個筆畫。
《近晚》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文選·左權·智愚》中。
《近晚》的繁體字為「近晚」。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近晚」有不同的寫法。常見的寫法為「井晚」,也有以「近晩」、「近傍」等形式呈現。
1. 我們約定傍晚在公園見面。
2. 這幾天天黑得早,下班後就是近晚了。
近晚:傍晚、黃昏、日暮
傍晚、黃昏、日暮、夕陽
清晨、早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