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喪服,衰衣葛绖。《周禮·夏官·旅贲氏》:“喪記,則衰葛,執戈盾。” 鄭玄 注:“葛,葛絰。” 賈公彥 疏:“臣為王,貴賤皆斬衰。斬衰,麻絰,至葬,乃服葛。” 孫诒讓 正義:“注雲‘葛,葛絰’者,謂以葛為首絰、要絰也。”
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分析,“衰葛”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喪服含義(主流解釋) 指古代喪禮中穿戴的服飾,由粗麻布(衰衣)和葛藤編織的腰帶(葛绖)組成。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周禮·夏官·旅贲氏》,鄭玄注疏提到“葛絰”是喪期不同階段更換的服飾材質,即初期用麻、後期用葛。
比喻衰落狀态(少部分來源提及) 部分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由“衰敗”和“葛藤”組合,比喻人或事物由盛轉衰的過程。但這種用法在古籍和權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存在現代引申或誤讀。
補充說明:
衰葛(shuāi gé)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人或物的破舊、殘缺狀态,又可指人或物的衰老、沒落、頹廢的樣子。
衰葛的拆分部首分别為衤和艹,它們分别代表衣物和植物。衰葛一共有12個筆畫。
衰葛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在曹植的《洛神賦》中作為描寫洛神衣裳破爛的詞彙而流傳開來。衰葛在繁體字中沒有任何差别,仍然寫作「衰葛」。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衣物一般是用衣的字形表示,而植物則用艸或艹的字形表示。所以,衰葛的古代寫法可以分别寫作「衣葛」。
1. 這座古老的房子看上去十分衰葛,似乎已經被歲月所遺棄。
2. 這個國家經曆了戰争和内亂後,陷入了一片衰葛之中。
衰衫、清衰、日葛、衰敗、頹廢
破舊、破敗、破敗不堪
興盛、繁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