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深思。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陳厚耀》:“少頃,出禦書筆算,問知此法否?對曰:‘皇上此法精妙簡便,臣法不可用。’上諭曰:‘朕将教汝。汝其細心貫想,以待朕問。’”
“貫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詞義解析
語境應用
常用于形容人做事态度嚴謹,如清代江藩《漢學師承記》中記載康熙帝對陳厚耀的叮囑:“汝其細心貫想,以待朕問”,強調需細緻思考并落實。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完整釋義,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
貫想是指思考過程中思緒連貫,一氣呵成的狀态。這個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思維敏捷,思考清晰,能夠連貫地進行思考和判斷。貫想的拆分部首是貝和目,部首貝表示財富,目表示眼睛,表示思考能力與眼界廣闊之間的聯繫。
貫想的筆畫共有13畫,其中貝部4畫,目部6畫,而想部3畫。
貫想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在古代,它所指的是眼光廣闊,思維周詳的人才。後來,在《詩經·小雅·蕩》中出現了“蕩之貫想,中心如外”一句,其中的貫想意為思考思緒的連貫。在《易經》中也有“貫之緻之,則想也吉”一句,意為思考思緒的連貫則能獲得吉利。所以,貫想漸漸轉變為表示思考的連貫和條理清晰。
在繁體中,貫想的寫法與簡體中相同。
古時候,貫想的漢字寫法較多,有些寫法與現代形象不同。例如,貫寫作貫,想寫作相。
以下是一些關于貫想的例句:
1. 他的貫想能力很強,思維清晰而且連貫。
2. 必須擁有貫想的思維方式,才能在現代社會中競争。
3. 一個人的貫想能力和判斷力是衡量其智慧的重要标志。
貫想的組詞有:貫徹、心想、設想等。
與貫想近義的詞有:連貫、思維敏捷、思路清晰等。
與貫想反義的詞有:思維混亂、思緒斷斷續續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