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水後在地面上形成的水流。 王進 《看,大泉山變了樣子》:“根據 桑幹河 尉家小堡 水文站的調查,雖然一九五四年最大的一次降雨量達到一百三十六公厘,也沒有發生逕流。”《人民日報》1958.3.13:“一次降雨200公厘的暴雨,得到控制,不發生逕流。”
“迳流”是一個地理學和水文學中的專業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迳流”(拼音:jìng liú,注音:ㄐㄧㄥˋ ㄌㄧㄡˊ)指雨水或融雪降落後未被蒸發、土壤吸收或阻擋的部分,直接沿地表或地下自然流動并彙入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水體。
“迳流”與“徑流”為異形詞,含義相同,可通用。兩者均描述水循環中的地表/地下流動過程。
該概念常見于水文監測、防洪規劃、生态研究等場景,用于量化區域水資源分布及自然災害風險評估。
如需進一步了解水循環其他環節(如蒸發、滲透),可結合具體研究方向查閱更多資料。
迳流是一個表示水流、氣流等直接順暢流動的詞語。它形容流動的路線沒有彎曲,沒有阻礙,行進迅速且順暢。
迳流的部首是辶,辶是漢字中表示“走”的邊旁部首。迳流的總筆畫數為13畫。
迳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迳來自于“徑”,流則保留原義,表示流動。迳流形象地描繪了水流或空氣等的直線流動狀态。
迳流的繁體字為「逕流」。
在古代,迳流的寫法和現在基本相同。古代的字體可能存在一些細微的差異,但整體上與現代字形相似。
1. 這條河水迳流而過,清澈見底。
2. 強大的氣流迳流而下,猛烈地吹拂着大地。
1. 迳行:形容行進的路線直線、快速。
2. 迳捷:形容動作迅速、敏捷。
1. 直流:表示水流或電流等在某一方向上直線流動。
2. 直接:表示沒有中間過程或阻礙,直接進行或接觸。
曲流:與迳流相對,表示水流或氣流等具有彎曲、曲折的特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