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傲慢殘刻。《晉書·武陵威王晞傳》:“﹝ 晞 ﹞不能率由王度,修己慎行,而聚納輕剽,苞藏亡命。又息 綜 矜忍,虐加于人。”
“矜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來源綜合解釋:
根據權威詞典和古籍記載(、、):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忍耐痛苦并保持尊嚴”,可能與單字拆分後的引申義混淆,需以古籍和權威詞典釋義為準。
《晉書》中的用法體現了該詞的負面色彩:“聚納輕剽,苞藏亡命,又息綜矜忍,虐加于人”(、)。
矜忍(jīn rěn),意為忍耐、容忍。該詞的部首為矛(máo)和心(xīn),它的總筆畫數為9。
矜忍最早見于《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一文中,意為寬容、忍讓。後來逐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困難、磨難或艱苦的情況下能夠忍耐、承受并堅持下去。
矜忍的繁體字為矜忍。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矜忍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具體古代寫法請參考古代文字學相關資料,以獲得準确的信息。
1. 雖然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依然矜忍地忍受了并努力工作。
2. 面對種種困難,他展現出了極高的矜忍力量。
1. 矜忍心态
2. 矜忍傷害
3. 矜忍力量
1. 忍耐
2. 寬容
3. 忍讓
1. 暴怒
2. 無忍
3. 不能容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