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廢的意思、疏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廢的解釋

亦作“疎廢”。廢弛。《詩·邶風·旄丘》“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 毛 傳“興也” 漢 鄭玄 箋:“土氣緩則葛生闊節。興者,喻此時 衛 伯 不恤其職,故其臣於君事亦疏廢也。”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臣自在宰府,及備朱衣,迎氣五郊,而車駕稀出,四時至敬,屢委有司,雖有解除,猶為疎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疏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疏廢”意為廢弛、松懈,多指事務或職責的荒廢。該詞由“疏”(疏忽、疏遠)與“廢”(廢棄、停止)組合而成,強調因疏忽或懈怠導緻原有秩序或職責的荒廢。


二、單字拆解

    • 本義為疏通、分散,引申為疏忽、疏遠(如“疏于防範”“關系疏遠”)。
    • 在“疏廢”中側重“疏忽、不重視”之意。
    • 指停止、廢棄(如“半途而廢”),或指制度、職責的荒廢(如“政事廢弛”)。
    • 在“疏廢”中強調因疏忽導緻的廢止或荒廢狀态。

三、文獻用例

  1. 《詩經·邶風·旄丘》箋注
    漢代鄭玄注解時提到“衛伯不恤其職,故其臣於君事亦疏廢也”,指臣子因君主失職而懈怠政務。

  2. 蔡邕《上封事陳政要七事》
    文中批評“車駕稀出”“屢委有司”等行為,稱其為“疏廢”,暗指禮儀制度的荒廢。


四、綜合釋義

“疏廢”多用于描述因疏忽或管理不善導緻的制度、職責、事務的荒廢,常見于古代政論或訓誡類文本,如勸誡重視職責(“儒術勿疏廢”)、批評政務懈怠等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廢

「疏廢」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疏」和「廢」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為「疒」和「廣」。其中,「疒」是一個部首,表示與疾病相關的字,「廣」是一個部首,表示與廣場、寬闊相關的字。

「疏」的拆分部首為「犬」和「又」,其中「犬」表示與狗相關的字,「又」是一個部首,表示與手相似的字。

「廢」的拆分部首為「廣」和「棄」,其中「廣」表示與廣場、寬闊相關的字,「棄」表示放棄。

「疏廢」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意指疏忽、荒廢、輕忽不顧。

在繁體字中,「疏廢」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疏廢」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疏廢」的例句:

1. 他由于疏廢工作而被上司批評了。

2. 學生們應該警惕疏廢學習。

3. 對待生活,我們不能疏廢,應該充實每一天。

一些與「疏廢」相關的組詞包括:

1. 懶散:指人行動不積極、不勤奮。

2. 放松:指松懈、不緊張。

3. 怠惰:指懶散、不勤奮。

與「疏廢」相反的詞是「勤勞」,指勤奮、刻苦努力。

綜上所述,「疏廢」是指疏忽、荒廢、輕忽不顧的意思,由「疏」和「廢」兩個字組成。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同。一些與之相關的詞有懶散、放松、怠惰,與之相反的詞是勤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