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覺的意思、七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覺的解釋

即七覺分。《涅槃經·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聲聞、緣覺雖修七覺,猶不能乾,是故菩薩觀諸煩惱,猶如暴河。” 清 許承欽 《石竺山》詩:“身交七覺中,迴溪趁行腳。幽衷入良辰,形神雙寂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七覺”是佛教術語,指“七覺分”(又稱七菩提分),為三十七道品中的修行方法之一,旨在幫助修行者達到覺悟。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七覺”全稱“七覺分”,出自佛教經典《涅槃經》,是修行者通過平衡定慧、斷除煩惱的七種覺悟方法。核心思想是通過這七種覺知的培養,達到身心的解脫與智慧。

二、七覺分的具體内容

根據佛教經典,七覺分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 擇法覺分:以智慧辨别教法的真僞,選擇契合正道的修行方式。
  2. 精進覺分:勇猛修行正法,不懈怠退縮。
  3. 喜覺分:因修善法而生歡喜心,增強修行動力。
  4. 輕安覺分:斷除身心粗重煩惱,獲得輕松安甯的狀态。
  5. 念覺分:保持正念,使定慧均等,不偏執一端。
  6. 定覺分:專注一境,心不散亂,深入禅定。
  7. 舍覺分:舍棄虛妄分别,平等對待一切法。

三、文化引用與示例

清代詩人許承欽在《石竺山》中寫道:“身交七覺中,迴溪趁行腳”,借用七覺分表達修行者身心寂然的境界。佛教經典《涅槃經》也以“暴河”比喻煩惱,強調七覺分對治煩惱的作用。

四、注意事項

部分現代解釋(如形容“懶散之人”)可能與佛教原義無關,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建議參考佛教經典或權威釋義以獲取準确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七覺

七覺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七”和“覺”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七”字的部首為“一”,總筆畫數為兩筆。而“覺”字的部首為“角”,總筆畫數為八筆。

來源

《七覺》這個詞最早出自《詩經·豳風·七覺》一篇。這篇詩描繪了渴望戀人的人在夜晚思念的苦悶之情,抒發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繁體

《七覺》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七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常常有一些變化。對于《七覺》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仍然包含相同的字義。

例句

1. 月明星稀,夜深人靜,七覺憂思難眠。

2. 七覺寒風吹過,心中湧上無盡的鄉愁。

組詞

1. 七情六欲(形容人的各種情感和欲望)

2. 七步成詩(形容人賦詩文十分迅速)

近義詞

七滿、七夜、七夢(都表示連續的七個)

反義詞

八覺(表示多于七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