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種含有膠質成分的黑色顔料,可用以染鬓。《宣和遺事》前集:“皆外蓄妻子。置姬媵,以膠青刷鬢,美衣玉食。”
(2).見“ 膠清 ”。
“膠青”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基本定義
指一種含有膠質成分的黑色顔料,古代常用于染黑鬓發或修飾儀容。例如《宣和遺事》記載:“以膠青刷鬢,美衣玉食”,說明其用于鬓發染色。
成分與用途
由動物皮、角等熬制或植物分泌的膠質制成,具有黏性,常用于美容或工藝領域。
膠質特性
“膠青”與“膠清”互通,指流動性強、無雜質的純淨膠體,常用于制作顔料、染料或文獻修複。例如北魏《齊民要術》提到用膠清調和雌黃以治書,可“永不剝落”。
文獻關聯
朱熹《朱子語類》中比喻“膠青”為融合物質與色澤的純淨膠質,強調其不可分割性。
膠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
膠字的部首是⺼,有11畫;青字的部首是靑,有8畫。
膠青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表達的意思是膠水混合塗料的顔料所得到的青綠色。
繁體字中,膠字為膠,青字為青。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膠字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酸渣狀的膠狀物,因此膠字的上半部分是“酸”字加一橫,下半部分是“角”字;青字表示顔色,上半部分是“人”字加一橫,下半部分是“靑”字。
他用膠青給書桌塗上了一層漂亮的綠色。
膠水、青綠、膠合、膠粘。
草綠、蒼翠。
紅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