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相救的意思、相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相救的解釋

相互救助。《周禮·地官·大司徒》:“五族為黨,使之相救。”《孫子·九地》:“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衆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相救是漢語中的複合動詞,由“相”和“救”組合而成。從字義分析,“相”表示動作的交互性,指代雙方或多方的行為關系;“救”指援助、幫助,帶有解除危難的含義。兩字結合後,詞義為“互相救助”或“對他人施以援手”,多用于描述在緊急或困境中提供幫助的行為。

從語法結構看,“相救”為及物動詞,常以“主謂短語”形式出現,例如“出手相救”“舍命相救”。其動作方向多為單向,即一方對另一方的救助行為,而非嚴格的雙向互動。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相救”為“救助處于危險或困難中的人”,強調施救者的主動性。

在語義應用上,該詞多與危急情境關聯,如《漢語大詞典》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中“子反請以重币锢之,楚子将許之,使申叔時對曰:‘君其以禮相救乎?’”說明其古漢語中已用于表達以道義或行動化解危機的行為模式。現代漢語中,“相救”更常見于書面語及成語,例如“同舟相救”“守望相助”,隱含倫理層面的互助義務。

需注意,“相救”與近義詞“救助”“救援”的差異在于:前者側重具體情境下的即時行動,後者涵蓋更廣泛的援助範疇。例如《新華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年修訂版)指出,“相救”隱含“直接介入危局”的語用特征。


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
  4. 《新華詞典》(2020年修訂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相救”是一個漢語動詞短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相救”指通過行動幫助他人脫離危險或困境,核心在于“救助”行為。根據語境可分為兩種方向:

  1. 相互救助(雙向):如“災民們相救互助”;
  2. 單方施救(單向):如“俠客出手相救落水者”。

二、結構解析

三、常見搭配

類型 示例 語境方向
四字成語 同舟相救 雙向互助
叙事表達 醫生全力相救 單向施救
曆史典故 圍魏救趙(間接相救) 策略性救援

四、近義與反義

五、使用場景

多見于書面語及正式場合,日常口語中更常用“幫忙”“救人”等表達。在文言文和成語中保留度較高,如《史記》中“諸侯相救”指各國互相支援。

需注意:“相”在不同語境中可能産生歧義,如“相親”中的“相”表示互相,而“相勸”既可指互相勸解,也可指單方勸說,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半山寶枕濱海攙搶逞嬌鬥媚促柱大結當值大樹電感點石術鞮譯鬥富肺水腫風動風移俗變高縱勾填盥澡規諷毫銀橫門滑涽懷鉛斛鬥徽命假佐京菜勁悍謹審拘幽老僧雷琴流貶亂放滿拟滿袖春風門楔命裡注定糜粥耐普爾錢刀奇律全羽熱帶人壽保險生發未燥繩劾市落雙枱水鬥歲寒檖羅淌湘讨平天骥通靈台忘性五邦餡兒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