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 hungry;have nothing to eat] 指沒有糧食或沒有夥食錢
謂斷炊。 馬識途 《老三姐》:“他們實在窮得揭不開鍋了。一個賽一個兇惡的閻王把他們擠得精幹,還不放手,還要把骨頭都榨出油水來。”
“揭不開鍋”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拼音為jiē bù kāi guō,字面指“無法揭開鍋蓋”,實際含義是形容家庭極度貧困,連基本的夥食都無法維持,即沒有糧食或夥食錢。
該成語生動描繪了經濟困頓的窘境,多用于口語和文學作品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強調的“無法維持基本生存”的核心含義。
《揭不開鍋》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飯菜煮得太滿,鍋蓋揭不開的狀态,也用來比喻非常擁擠、人滿為患的場面。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 提示部 亻和 慣用部 鍋。顔部部首是亻,表示人;提醒部首是鍋,意為鍋。共有8個筆畫。
這個成語源自于古代民間說唱曲藝形式-話劇和豫劇中的一個劇目名稱《揭鍋》。豫劇是中國民間傳統戲曲劇種之一,以豫劇中一出戲目《揭鍋》中的一個情節象征,表達民間對生活困境、生計壓力的煩躁、焦慮之情。
繁體字中,“揭”和“鍋”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但《揭不開鍋》的意思相對一緻。這個成語的古代寫法是“揭不開鑾”。其中,“鑾”是指古代帝王乘坐的四輪車,因為車頂的環扣上有蓋,故稱為“鍋”,用車頂揭蓋扣成為“揭鍋”,引申為揭不開鍋。
例句:
1. 過年時,親朋好友都來家裡團聚,屋子裡揭不開鍋,熱鬧非凡。
2. 餐廳裡人潮湧動,飯菜被煮得太滿,簡直揭不開鍋。
組詞:揭蓋、揭曉、開鍋、開不了鍋
近義詞:人滿為患、擠得水洩不通
反義詞:寂靜、冷清
【别人正在浏覽】